第三十五章:心情愉悅(8)(2 / 2)

湯治燁省長這話意思明確,省長已經對社港充滿信心,隨後的行程,樂意聽從楊誌遠的安排。作為市長,蔡騰騰總算鬆了口氣,心想這對楊誌遠來說,是一次絕妙機會,什麼樣的成績能讓省長看得心花怒放,他楊誌遠還能不知道。沒想到楊誌遠還是一如當初,說:“省長對午餐之事用不著考慮,幾百號人的飲食,一個農民之家尚且不成問題,何況是社港縣,雞鴨魚肉蔬菜,社港隨處都是取之不盡,吃好不敢言,吃飽肯定沒問題。所以,在向何處去?這個高瞻遠矚的問題上,還是得麻煩省長指明方向。”

湯治燁‘喔’了一下,笑,說:“誌遠同誌還是如此篤定,看來在何處何從這個問題上,還非省長莫屬。”

楊誌遠笑,說:“就該如此。”

湯治燁笑,說:“那你說說,往左,向何處去?往右,又是何方?都有什麼值得省長親臨指導?”

楊誌遠笑,說:“往左,可通臨江,稍稍一拐,則是社港的大龍鄉,該鄉的楓樹灣值得省長親臨指導,楓樹灣秋天的紅楓給社港旅遊帶來了滾滾財源,但現在尚在暮春,楓葉新露,與其他春景一般無二。值得省長一看的是楓樹灣水電站以及水庫養魚,楊建中廳長研究魚類的地方就在此地;往右,則可前往社港的三個鄉鎮,最裏麵的一個鄉為墈頭鄉,鄉名之所以土裏土氣,聽說別扭,說著拗口,是因為該鄉以前為本縣最窮的鄉鎮之一,山間地頭,隻長石頭,不長其他,所以鄉親們自古就叫墈頭,沿襲下來,就成了鄉名。”

湯治燁笑,說:“我聽出來了,誌遠同誌這話值得商榷,什麼是以前是社港最窮的鄉鎮,那麼現在呢?什麼以前的山間地頭隻長石頭,那麼現在是不是還長其他?”

楊誌遠說:“怎麼描述?一時還真是沒法說清,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隻能請省長一睹為實。”

正說著,一輛解放牌貨車,拉著滿滿一車辣椒從右邊的公路駛來。本地辣椒到夏季才有,湯治燁一看這季節就有辣椒銷售,無疑為大棚出品。湯治燁一指貨車,說:“誌遠同誌,此辣椒從何處而來,到何處去?”

楊誌遠回到:“從墈頭而來,往超市或者批發市場而去。”

湯治燁問:“看來這就是誌遠同誌在兩會上所說‘產供銷一條龍’,那好,我們就上墈頭鄉看看去,看看這個以前社港最窮的鄉鎮,現在是什麼樣?”

其實剛才一路之上,大巴車與運辣椒、大蒜、芥藍、花菜的車輛多有交集,隻是因為大家的注意力並不在此,所以熟視無睹。現在省長目的明確,就是要去看墈頭的大棚,這時候,車上之人才有了發現,但見往墈頭鄉的路上,往縣城方向運送蔬菜的車輛雖然不能說是絡繹不絕,但也是接二連三。大家都是會算計之人,一看此等繁忙的運輸景象,這個墈頭鄉,還會是楊誌遠所言的社港最窮的鄉鎮之一?隻怕早就脫胎換骨,富甲一方。在座都是省市領導,心裏都暗自佩服,楊誌遠看似隨意,卻是有心,早有言在先,墈頭鄉原來為社港最窮的鄉鎮之一,現在怎麼樣,各位領導親自去感受,現在不用看就知道,這個墈頭鄉肯定是舊貌換新顏,如此一來,楊誌遠就大大加分了,試想一個原本貧瘠的鄉鎮,楊誌遠都能讓其煥發生機,給鄉親們開辟了一條致富之路,其他條件好的鄉鎮呢,那就更不用說了,肯定也是蒸蒸日上。這個省農村經濟工作會議,至此就成了社港農村經濟工作的展示會。先有楊誌遠的總結報告在先,又有大家親臨其境,感同身受在後,又加上楊誌遠石破天驚的取消農業稅之先舉,楊誌遠即便是想不驚人隻怕都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