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旦,朱明華回到榆江後,沒有去省政府,其直接到了富麗華,與先一步到達的羅亮和付國良進行磋商。
對於朱明華的調離,羅亮和付國良都有預期,從中央沒有讓朱明華省長接任本省書記,另行任命趙洪福為本省書記起,此結果就已經注定。因為誰都清楚,如果省長對書記一職沒有想法也就罷了,新書記上任後和省長的關係還有可能調和,問題是在趙洪福書記上任之前,朱明華省長不僅對書記一職有想法,而且還和周至誠書記一起進行了一番努力。如此一來,勢必會引起趙洪福的警覺,趙洪福對朱明華間隙一生,二人之間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付國良知道自己之所以被調離省委秘書長一職,也與周至誠書記和朱明華省長對書記一職的努力不無關係。
趙洪福和朱明華之所以現在還表麵上一團和氣,是因為兩人都還懂得克製,都還不想撕破臉麵,彼此鬧得不可開交,這對兩人都沒有好處。但朱明華省長的能力有,在本省的根基深,對書記一職不可能不虎視,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書記和省長針鋒相對前,將其中的一人調離,本省才會風平浪靜,此次省長調離,趙洪福在背後沒有使力,說出來誰都不會相信。
朱明華省長這一調離,羅亮和付國良都看出了將來本省的政治形勢,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本省隻怕無人再可與趙洪福書記相抗衡。即便是新省長到任,其在本省也是獨木難支,在開始的一二年時間裏其根本無法與在本省經營已有二年半之久的趙洪福書記相提並論。
朱明華就此分析,說:“我們這一係的優勢在哪?就在於大家都是幹實事之人,周書記提攜幹部的前提條件就是有能有德者居之,他器重和提拔之人這才成了本省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所以趙洪福也好,新省長也罷,都不可能棄這樣的一股中堅力量而不用,而且羅亮書記一旦就任常務副省長,同時國良也是常委副省長,加上陶然同誌待二月的人大會一經通過,就可走馬上任副省長一職,有了羅書記、國良和陶然,這一係人在省委省政府的力量還是不容他人小視。”
付國良點頭,說:“趙書記應該對此也有所預計,不然豈會一改初衷,同意向中央推薦陶然任副省長,沒有趙洪福書記的推薦,陶然也就成不了候選人。”
羅亮笑,說:“人家能成為一省之書記,豈會看不清形勢,不會沒有政治韜略,現在的政治形勢對他極為有利,他這是在向我們示好。”
朱明華笑,說:“所以我被調離,於大家有弊也有利。弊端就是,力量減小了,益處就是,這力量一小,成不了對手,關係一旦柔和,大家就有可能牽手,互為倚重。”
羅亮笑,說:“未來的格局,一切皆有可能,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走一步看一步,靜觀其變了。”
朱明華點頭,說:“以不變應萬變,在看不清形勢的情況下,靜觀其變,不失為一種策略。羅書記,你離開合海,考慮由誰接讓市委書記一職?”
羅亮笑,說:“還能是誰?自然是晚成市長咯。”
朱明華點頭,說:“好,我想在我離開本省之前,我們三個常委力推晚成接任合海的書記,趙洪福書記這點麵子還是會給的。另外,我有想法,幹脆讓曉寧到合海去,曉寧是省政府的副秘書長,我看就放到合海去,進常委,任副市長。”
羅亮和付國良都點頭,說:“如此甚好。”
三人繼續分析形勢,其他的書記、市長、廳長估計變化不大,都是中規中矩兢兢業業之人,趙洪福即便是有所變動,也是在省廳和地市之間倒騰,不可能再有其他。大概能有所變動的就是楊誌遠,朱明華說:“誌遠到社港那個偏遠的山區縣也有二年半了,他上次被處以嚴重警告處分,我不得已投了讚成票,對此我很是愧疚,我想在離開本省之前,在常委會上一並提出來,將誌遠放到某個市裏任常務副市長之類,要不也幹脆放到合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