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時不待我(2)(2 / 2)

楊誌遠笑,說:“我去,是不是分量不夠?”

李東湖說:“楊書記此言差矣,旗艦店如果沒有你楊書記的鼎力支持,五月一日能開業?隻怕還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楊書記的分量不夠,誰夠。”

楊誌遠一笑,還是那話,說:“該給的麵子肯定得給,李董的旗艦店開業,其他人我不知道,我楊誌遠肯定得去捧場,怎麼著這都是我們社港本地企業進軍城市的第一步,大快人心,發人深省,為什麼你李東湖的企業可以走出去,其他的企業卻是不行,孟縣,我看有必要組織企業學習學習。”

孟路軍點頭,說:“是該借此機會進一步解放社港本地企業的思想,讓他們的眼光放長遠一點。”

楊誌遠笑,說:“孟縣,怎麼樣,五一節我們結伴去李董的旗艦店逛一逛。”

孟路軍笑,說:“我孟路軍雖然一貫不喜歡逛商場,但這一次說什麼都要和楊書記一起上李董的旗艦店去開開眼界。既然是旗艦店,是不是像艦艇一般,有槍有炮?”

楊誌遠知道孟路軍這是在說笑,嗬嗬一樂,說:“李董這可不是一般的艦艇,李董現在打造的可是一艘巨型航母。”

說到這,楊誌遠就此切入正題,說:“既然李董的航母就要起航了,我們社港就有必要搭乘這艘航母,與其一同協同作戰,開創社港農業的新局麵。”

大家一聽楊誌遠切入正題,都不吭聲了,靜靜地聽楊誌遠把他的想法公之於眾。

楊誌遠說:“今天之所以把李董請來參加我們政府的農業工作會議,其實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社港的信息公司與李董的大眾連鎖進行深度合作,隨著李董普天旗艦店即將開業運營,李董的大眾連鎖將向城市延伸,那麼我們社港的農業也將麵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什麼樣的機遇,楊誌遠一一細說,其主題思想隻有一個,那就是在全縣開展‘一村一品’的農業發展模式。由社港信息公司開展大合作社模式,與農戶簽訂生產合同。信息公司則與李東湖的大眾連鎖超市簽訂供銷合同,在大眾連鎖超市各城市的門店設立社港農產品專櫃,統一銷售社港的農產品。何謂‘一村一品’?其實就是為了避免社港的農戶一窩蜂生產的一種定點模式,避免因某一個農產品有利可圖,農戶就趨之若鶩,引起量多價跌的傷農事件。‘一村一品’則可以指導農戶規範化經營生產。一個村,在今年的春播之時,隻播種一個品種。甲村今春播種黃瓜,乙村就種苦瓜,丙村就種絲瓜;甲村種西瓜,乙村就種甜瓜。反正村村都不重複,這樣一來,在夏收之時,就不存在同一品種在同一時段集中上市,引起價格劇烈波動,而大眾連鎖超市旗下的城市門店也可以因此在農產品的銷售方麵,做到品種齊全,琳琅滿目,豐富市民的菜籃子,三方實惠。

李東湖一聽,說:“楊書記考慮周全,我舉雙手讚同。這樣一來我就可以一門心思負責產品的銷售,減少了流通環節的開銷支出;而信息公司隻需負責指導生產合理布局和進行收購;農戶則隻需按時按質按量生產就行,三家都可以心無旁騖,自掃門前雪,都無後顧之憂,何樂而不為。”

楊誌遠笑,說:“此棋局的成敗,李董至關重要,希望李董以增大銷量為目的,薄利多銷,讓社港的農產品在旗下門店供不應求才好。”

李東湖說:“楊書記放心,東湖是農民出身,即便是不賺分文,我也要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多做貢獻。”

楊誌遠哈哈大笑,說:“李董能如是說,那我肯定可以心想事成,社港的農業生產今年肯定可以打一個翻身仗和大勝仗。”

孟路軍大為感慨,心知自己如果不加快腳步,隻怕還真有些跟不上楊誌遠的節奏。孟路軍自然明白為什麼楊誌遠一著接一著,運籌帷幄,排兵布陣,楊誌遠這是要早日將社港從貧窮中解放出來。因為楊誌遠現在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時不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