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兩會期間(3)(2 / 2)

《社港旅遊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書》內容詳實,規劃周全,步驟清晰,有理有據,獲得與會代表的讚譽,此項議案波瀾不驚,得以全票通過。但是《關於修建張溪嶺隧道的可行性建議》此項議程爭論空前激烈,代表們爭論的倒不是張溪嶺隧道需不需要建,在張溪嶺修建隧道經過楊誌遠的前期宣傳,在全縣已經形成了共鳴和共識,大家都認識到打通張溪嶺勢在必行,對社港未來的發展很重要。代表們擔心的還是修建張溪嶺隧道二億多元的資金從何而來,擔心一旦後續資金跟不上,張溪嶺隧道會不會因此成為半吊子工程。

各小組在討論此議案時各抒己見,議論紛紛,楊誌遠都是認真聆聽,當時不作發言。楊誌遠隻是在代表進行表決前,做了一個簡短的發言,楊誌遠說:人大代表的職責就是要對政府關乎社港大局的發展計劃暢所欲言,張溪嶺隧道就是一個關乎社港未來大局的發展計劃,我這幾天認真聽取了代表們的意見,各位代表其實對在張溪嶺修建隧道沒有任何異議,各位代表擔心的其實就一個問題:錢。錢從哪來?政府為什麼要把張溪嶺隧道作為一個獨立的議程交由代表們討論,就是因為有困難,就是要大家心有準備,此議案一經通過,那我們就必須眾誌成城、排除萬難,舉全縣之力將張溪嶺隧道修成。當然,如果此議案沒有通過,政府將尊重人民代表的意見,暫緩實行,積攢力量,來年再議。但是我想大家在投出自己手中神聖的一票之前,好好地想一想,有困難,我們就怕了?不敢迎難而上?裹步不前?以社港目前的狀況,要是等到我們的財政富餘後再去修隧道,那得等多久,二年三年還是五年十年,如此一來,我們是不是就會喪失許多發展的機遇。各位代表,同意還是反對,其實很簡單,大家隻需想一個問題:我們社港需要的什麼?等待?還是拿出勇氣,迎難而上,給社港一個光明的未來!

投票結果,358名人大代表,296票同意,20票棄權,42票反對,《關於修建張溪嶺隧道的可行性建議》得以順利通過。

大會圓滿結束,於這天下午閉幕散會,代表從哪裏來,回哪裏去。徐菊沒有馬上上楊家坳,她需要隨小組的其他代表一同回大龍鄉向鄉親們傳達和宣傳本次大會的精神,還需在楓樹灣呆上幾天時間。

楊誌遠特意趕來和徐菊握別,楊誌遠說:“老同學,我相信隻要我們一起努力,我們的孩子肯定不會再走我們走過的路,不會再啃著梅幹菜過日子,不會想讀書而讀不起書。曾經的苦難我們已經承擔得夠多了,我們已經不需要苦難了,我們需要光明。”

徐菊信心滿懷,說:“對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楊誌遠笑,說:“老同學,可光靠你,靠我,不成,得靠鄉親們得靠集體的力量,回去後多和鄉親們溝通溝通。”

徐菊說:“楊書記放心,為了孩子,為了下一代,我一定盡職盡責。”

楊誌遠和孟路軍站在大門口,一一揮手送別各鄉鎮代表。熱鬧了幾天的縣委招待所一下子沉寂了下來。孟路軍笑,說:“楊書記,勞累了幾天,放鬆放鬆,晚上上我家去喝一杯。”

楊誌遠笑,說:“反正還是那話,喝酒可以,自帶酒水免談。”

孟路軍嗬嗬一笑。

就在這時,李東湖和郭子豪走了過來。孟路軍看了楊誌遠一眼,然後朝李東湖一笑,說:“李董事長,會終人散,怎麼,還舍不得走?”

李東湖哈哈一笑,說:“孟縣長,看你這話說的,我可是和楊書記約好了一起喝茶的。楊書記孟縣長,怎麼樣,賞個臉,一起喝一杯。”

楊誌遠看著李東湖笑,沒說話,孟路軍笑:“李董事長,喝什麼?茶還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