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曹德峰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楊書記年紀輕輕,可當他往自己的麵前一站,不言不語,就那麼看著你,目光犀利至極,仿佛可以一下子看清自己的五髒六腑,由不得他曹德峰不為之緊張。曹德峰其實心裏懊惱不已,按說社港的好幾任書記他都見過,在他們的麵前他從來都是吊兒郎當,玩世不恭的,不太把書記大人當回事,今天楊誌遠書記往自己的麵前一站,自己已是露怯三分,很不正常,不遭同僚笑話才怪。
楊誌遠看了看在太陽下光著膀子,揮汗如雨的鄉親們一眼,說:“小王村熱火朝天,看來曹鄉長的群眾基礎不錯。”
曹德峰說:“我們墈頭鄉一貧如洗,但鄉親們修路的積極性卻很大,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說到底,還是宣傳工作到位,鄉親們都明白修路利己利人,所以才會一呼百應。”
楊誌遠點點頭,又問:“你是鄉長,抓生產,你說說墈頭鄉的山上除了長石頭,還能長什麼?”
曹德峰說:“楊書記,還別說,我們墈頭的山上別的都長不活,但是卻適合板栗樹的生長,這些年鄉親們在山上栽了不少的板栗樹,長勢都還不錯,有些已經開始掛果了,個大味甜,照目前的情形,我看用不了一二年,板栗就會有收成了。這也是鄉裏大力修築公路的原因之一,等到板栗大豐產之時,各村的路也差不多都通了,到時墈頭的板栗就可以通過村道鄉道縣道省道國道,販到全國各地。要是交通不便,那板栗還不都得壞在山裏賣不出去,那還不成了豐產不豐收,挫傷鄉親們的生產積極性。”
“還行,知道因地製宜,想農惠農。”楊誌遠看了曹德峰一眼,說:“我還有一事要問,墈頭的板栗豐產了,路通了,銷路呢,也有了?”
曹德峰如實回答:“銷路是有一些,但都屬小打小鬧,需求量都不大,鄉裏準備明年加大宣傳力度,廣而告之,多加推廣,爭取大的銷售商到墈頭鄉來采購。”
“行,未雨綢繆,才能有備無患。”楊誌遠說,“縣裏信息交易公司已經在籌備,你可以安排專人和他們對接,讓他們在互聯網上對墈頭的板栗加以推廣,我想肯定會有收效。”
這時有一個村幹部模樣的人跑來,告知曹德峰飯菜已經準備好了,請領導們到村部吃飯。楊誌遠一看表,還真到了吃飯的時候,也不客氣,手一揮,說既然踩到飯點上了,那好,就上村部吃飯。
所謂村部,其實並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就設在小王村的老王支書家裏。楊誌遠到來時,飯菜都已經上桌了,雞鴨魚小菜,雖不奢華,倒也有葷有素,像那麼回事。楊誌遠跟主人老王支書打招呼,說吵擾您了。王支書忙說,楊書記客氣,楊書記可是第一個光臨本村的縣委書記,三生有幸。
大家依次坐定,楊誌遠掃了桌麵一眼,眉頭一皺,說:“曹鄉長,你不覺得這桌上少了點什麼嗎?”
曹德峰不知楊誌遠這話是何用意,他看了鄉黨委書記牛玉成一眼,倆人都沒接話,靜等楊誌遠把話說完。
桌上少了什麼?酒!
一桌人都大感意外,楊誌遠上任以來,由縣紀委頒布了一係列的禁令,對本縣幹部加以約束,目的就是肅整黨風,改善幹群關係。其中就有很重要的一條:所有幹部,中午一律不許喝酒。此條例同樣由紀委加以監督實施,一經發現,全縣通報批評,屢教不改、情節嚴重者,或者因飲酒造成不良影響者,輕者去職,讓你找不到喝的地方,再也沒人給你買單,重者開除,自個回家喝去。
這條禁令有些不近人情,上級領導來了怎麼辦,向上要扶貧救濟補貼之類的款項怎麼辦,現在的官場,無酒不成宴,不喝得勾肩搭背,稱兄道弟,有些事情還真是搞不定,國情如此,社港總不能自成一體,成獨立王國。當年周至誠書記對此有心整治,也是有些力不從心,何況楊誌遠這麼一個縣委書記,楊誌遠自然不會死板到一根筋,對此略作變通,真要是非喝不可的酒,可以喝,但必須先到縣紀委備案,看看來人是不是真的重要,由紀委予以核準,喝完以後,可以直接回家,休息醒酒,不用上班了。一身酒味,醉眼朦朧,還上什麼班,辦個鳥事,反而會讓群眾多生不滿,所以幹脆別在辦公室裏丟人現眼,回家自個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