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遠在周至誠麵前自然不需要掩藏,他坦誠了自己的想法,楊誌遠說:“說實話,對於去合海我是有些心動,畢竟大家都熟,知根知底,可這有利也有弊,遇上不同政見怎麼辦?是據理力爭,還是妥協退讓?再說了,榆江、合海二市經濟位居本省前甲,成績實實在在,有目共睹,我要去了,就是摘現成的桃子,沒大多意思。就拿合海經濟開發區來說,人家已經走入了正軌,誰去都是一樣,沒有多大的挑戰性,這不符合我的性格。既然要下去,我就想實實在在地做些事情。”
周至誠問:“那你為什麼偏偏看上社港了?”
楊誌遠走到本省的地圖前,指著社港的地形走勢,說:“社港與沿海接壤,有其地理優勢,可以承接沿海的產業轉移,此為其一。其二就是,社港為本省傳統的農業大縣,本省這些年工業是發展了,但農業卻是停滯不前,對於社港縣來說,甚至可以說是一落千丈,但我相信社港的農業根基還在,我很想去剖析它倒退背後的深層原因,本省是傳統的農業大省,我還是想在農業經濟方麵做些嚐試,城市富隻是富了一小部分,農村富則百姓富。當然了,社港隻是我的選擇之一,像這種地理位置不錯,而受製於這樣或者那樣的因素,依舊沒能發展的縣還有好幾個。之所以選擇社港,還就是因為社港剛剛發生了群體事件,使得書記、縣長空缺,此時去,剛剛好。”
周至誠笑,問:“這又是為何?”
楊誌遠說:“官場講究的是按部就班,書記離職,縣長接任,幾成定律。我要是到了別的縣,直接就任縣委書記一職,如果人家是老資格的縣長,我這麼橫插一腳,人家表麵上不說,心裏肯定會有些不痛快,會有些想法。這於今後的工作不利,倆人共事,難免不有些磕磕碰碰,如果一開始就心有芥蒂,肯定會節外生枝,多有事端。而社港現在的情況,書記、縣長都是新官上任,即便是燒上三把火,倆人也會步調一致,協同作戰。主官和,則天下平。”
周至誠笑,說:“這話倒也有幾分道理,但你怎麼就想到縣裏,市裏就不成?比如說副市長?不一樣可以進行諸多嚐試?”
楊誌遠一聽就知道周至誠書記有想法在自己下去時,讓自己進一級,他笑,說:“寧為雞頭,不做鳳尾。副市長雖好,但受製於人,反而放不開手腳。”
周至誠哈哈一笑,點頭讚許:“好,有想法,不錯。”
不幾天,省委常委會通過了楊誌遠的任命,按說社港縣縣委書記這一級,隻需普天市委常委會通過,報省委通過就行。根本不存在就楊誌遠的任命作為一項單獨的議題提交省委常委會討論。原來周至誠書記另有考慮,組織部門提議楊誌遠任普天市委常委。省委常委對楊誌遠這人的能力,品行都清清楚楚,對於組織部門的這個提議,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就該如此,大家沒有一絲的異議,舉雙手讚成,全票通過。這也是周至誠書記自中組部回來後,唯一的一次人事任命。這個提議,周至誠事前並沒有和楊誌遠商量,楊誌遠是在常委會之後,隨周至誠下樓,常委們紛紛向其表示祝賀之時,才知曉此事。楊誌遠盡管把職務看得比較淡,但自己能在不到31歲之時解決副廳級,心裏還是有著欣喜。楊誌遠知道這是周至誠書記在盡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的將來鋪路,書記在離開本省之前,著力推自己一把。
那天,周至誠對楊誌遠說了一句話,楊誌遠記憶在心,周至誠說:“誌遠,今後就看你自己的了。你的路,得靠自己的雙腳去丈量。”
周至誠書記題款:任重道遠。意思就在於此。
不日,楊誌遠走馬上任,就任普天市委常委、社港縣縣委書記。楊誌遠由此成為了本省最年輕的副廳級幹部。
三小時後,火車準點到達普天車站。
楊誌遠出了出站口,就看見了縣委辦主任霍亞軍站在出口朝裏麵張望。楊誌遠這幾年跟在周至誠書記的身邊,早就練就了超強的記憶力,雖然他隻和霍亞軍在社港匆匆忙忙見過一次麵,但他一眼就認出了霍亞軍,主動朝霍亞軍擺了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