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達說,我哪敢忘啊,也不能忘啊。
陳明達用手指了一圈身邊的部屬,說,我想這裏的每一個人誰都不會忘記這段曆史,隻怕做夢都想。隻是再過些年,我們這些老家夥都死了,今後的子孫還會不會記得這段曆史就很難說了。
趙長生拍了拍陳明達的手。
陳明達說,現在的社會隻注重經濟建設,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設,搞得這個社會的人們開口閉口隻言錢,現如今經濟是發展了,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反而不及當初那般單純和樸素了。我記得當年曾經問你跟著我們打仗怕不怕?你的回答是‘你們當兵的不怕,我們就不怕。再說了精忠報國,真要戰死沙場,這也是一份榮耀,沒什麼好怕的。’多麼樸素的回答啊。
趙長生說,我趙姓原籍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人,於宋朝皇估年間,隨襄狄青開辟邊陲而來,自古我們趙家人就知道精忠報國的道理。祖宗遺訓不敢忘啊。
楊誌遠心說,誰能說祖先遺下的東西都是封建糟粕,祖先的那些道德精髓,不止楊家人、趙家人,它已經深入到普通民眾的血脈,倒是某些人一旦身居高位,每天紙醉金迷,不知不覺中忘祖忘宗了。
趙長生說,老陳,算了,這些東西越說越傷心,咱不說這些了。
陳明達說,好,說別的,你的右腳怎麼樣?我看你現在反而越來越利落了。
趙長生挽起褲腳,楊誌遠的心頓時又如電擊了一般,一陣震顫,隻見趙長生老人的右腳自膝蓋處都已經截肢了,膝蓋以下裝的原來是假肢。趙長生老人拍了拍假肢,說,你看,這不挺好,習慣了就好,行動也很方便,用不著輪椅了。
趙長生老人的右腿也是在諒山一戰中失去的。諒山、三青洞一役,陳明達部損傷慘重,趙長生他們的支前擔架隊及時跟進,搶救傷員。趙長生老人在第五次上山的時候,被埋在路邊的一顆地雷炸傷。陳明達成了師長後,特意把趙長生接到北京,給趙長生裝了假肢。楊誌遠心想,相對於趙長生、陳明達他們這上一輩人,作為後人的他們遠離戰火,是何其的幸運。
此時華燈初上,到了就餐時間,陳明達扶起趙長生老人,說,老趙,走,上食堂吃飯去。
趙長生說,潘副排長他們還沒回呢。
陳明達說,照算也快回了,先上食堂等去。
楊誌遠趕忙上前,說爸,我來吧。代替陳明達攙扶老人。陳明達笑了笑,隨了楊誌遠。
陳明達一指招待所,說,誌遠,想當年這裏可是個中轉站,這個小城那時候也就八九萬人,可我們一個軍的部隊就是五六萬,人聲鼎沸,坦克轟鳴。別提有多壯觀。
楊誌遠說,千軍萬馬、紅旗招展的大氣情景,可以想象得到。
趙長生說,那時這個小縣城,到處都是綠軍裝,我這輩子再也沒有見過那麼壯觀的景象了。
陳明達站在院中,沉默了好一陣,說,可是當年許多出征的將士,許多都長眠在這片土地上,再也無法回到故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