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換屆在即(8)(2 / 2)

周至誠笑,說,海天同誌,你說省委偏心眼,那你說說,省委怎麼偏心眼了。

於海天說,會通的工作好不容易步入正軌,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市委市政府碼足了勁,想在今年大幹一場,沒想到,省委倒好,在年前給會通來了個釜底抽薪,把楊明市長給調到林原去了。省長,您說說,省委這不是偏心眼又是什麼?林原需要人,省委大可以從別的地市去調,用不著從會通挖人吧。

周至誠說,那你說說,誰適合到林原去。

於海天說,合海的梅市長未必就不行?

周至誠哈哈一笑,說,這就是你海天同誌所謂的偏心眼啊,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海天同誌,你說省委偏心眼,隻怕別的地市的同誌也會說省委偏心眼,說就會通有人,難道我們這地方就沒有人了。

於海天說,別人怎麼想我不管,事已至此,我也無能為力,但省長您還得盡快派一位市長給我,會通再不加快腳步,就會被榆江、合海遠遠地拋在後麵了。省長,我心裏急啊。

周至誠一笑,說,說到底,你海天同誌還是地方保護主義在作祟,就打著會通的小算盤,沒有大局觀。

周至誠省長嗬嗬一笑,說,行了,你海天同誌的心思我算是明白了,我有考慮。

楊誌遠在一旁聽省長和於海天說笑,省長說他有考慮,也就是說,省長心裏已經有了會通市長的合適人選,楊誌遠現在有些明白這段時間省長為何頻頻到榆江、合海、會通三市調研的真實目的了,省長調研開發區的發展問題是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未必就不是借此考察三市的市級領導成員,以備將來之需。本省現在缺的是什麼,不就是人才麼,而這三市是本省經濟的引擎,同時也是一所黃埔軍校,經過這幾年的曆練,這三市的領導哪一個不是經濟人才,放到其他地市去,哪一個都可以獨當一麵。黨代會後,那麼多的市級班子要動,省長工業強省的戰略計劃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本省的工業,除了這三市,其他地級市的發展都不快,本省經濟航母要遠航,單邊肯定不行,隻有全省保持應有的平衡才為上策才不至於翻船。而有能力的好幹部就是本省這艘航母起航的核動力,一市一縣,一個班子使用得當,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楊誌遠心想如果自己是省長,自己會提名誰到會通來任市長。楊誌遠把這兩天遇上的人濾了一遍,突然靈光一閃,一個人從腦海中閃了出來,合海市常務副市長海寧。對,如果自己是省長,肯定會啟用海寧,此人工作能力有目共睹,黨性原則強,上次如果不是因為省長需要黃凱這個政治上的盟軍,需要在合海市市長這個人選上適當的作出妥協,很難說現在的市長未必就不是海寧。雖然到會通不如合海,但會通書記、市長雙雙改選剛好一年,一時半刻,沒有變動的可能。而把海寧調到會通主政,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楊誌遠心裏嗬嗬一樂,心說,如果結果真和自己所想的如出一轍,那羅亮還不得七竅生煙,欲哭無淚。真到那時,就該輪到羅亮說省委偏心眼了。而會通的常務副市長,就怕也會動一動,去林原是不可能的,因為楊明已經去了林原,應該是去其他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地級市。楊誌遠心想,這樣一來,黨代會後,本省這盤棋隻怕就會風雲突起,變化無窮。省長為今後又一個五年計劃肯定會精心布局,長遠規劃。作為一個政治家,除了正直、果敢,知人善用同樣是一個政治家必須具備的素質。任何具有雄才偉略的政治家,他的戰略意圖靠誰去執行,這就具體到一個個人身上。

而省長最終會如何布局,如何給本省一個可期的未來,楊誌遠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