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成一看周至誠點名,趕忙站起來,說,我們新營經過這兩年的努力,盡管還是有農民一窩蜂種植同一品種的現象,但問題沒有以前嚴重,倒也不存在農產品爛在地裏不收的情況。我們新營現在在全國的主要農產品交易市場都有自己的辦事處和信息采集點,新營縣生資服務公司現在有了一定的規模,信息多,渠道廣,對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需求和銷售情況都有了解,也會去甄別分析,抵禦風險的能力自然就比普通的農戶強。現在新營有許多農民為圖省事和生資公司簽訂合同,農民隻根據訂單種植和生產,不負責銷售,旱澇保收。生資公司剛剛成立了一個出口部,第一批出口韓國的十個貨櫃的農產品已經從上海起運了。
周至誠說,上午,向書記談到了農業深加工和扶植龍頭企業的問題,現在向書記又細說了信息對接的問題,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新營農業農村工作的思路已經突破了原來的條條框框,自成體係,有成效。
周至誠說,當然,我不是說,新營的生資服務公司有成效,各個縣就回去一窩蜂的成立生資服務公司,要是這樣,大家就不是什麼縣長,都是種菜的農民兄弟了。要知道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性,要因地製宜,取長補短,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製定政策才行。更主要的是我們作為一方領導,要時時刻刻開動腦筋,要做到未雨綢繆,方能決勝千裏。我剛才說了社港縣‘急農民所急’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在此之前,我們是不是還可以做到‘想農民所想’,如果這兩點結合在一起,那就更值得稱讚了。
周至誠笑了笑,說,我們不能因為農民西瓜豐產了,就號召全縣人民吃西瓜;大蒜豐產了,就號召全縣人民吃大蒜,弄得全縣人民一開口,滿口的大蒜味,那隻怕農民口袋沒多幾個子,市民們的意見又出來了。我希望大家目光長遠,思路清晰,靈活,我省的農業經濟才會大有希望。
會議至此告一段落。周至誠喝了一口水,笑了笑,說,向書記,露個底,去年的財政收入是多少?
向晚成笑,說,去年大約有一億五千萬。
周至誠問,支出呢?
向晚成說,一億二千萬,盈餘三千萬。
周至誠笑,說,大家看看,首長給我們農博會提的字沒錯吧,農業大有可為,農業必有可。我看向書記現在的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
向晚成說,今年的日子是好過了,不過以前的舊債還餘留不少,還得慢慢還。
周至誠說,慢慢來,隻要我們齊心協力,日子隻會越過越好,沒有越過越差的道理。
向晚成說,是。去年主要是幾家龍頭公司發展很快,楊家坳公司所得稅就交了近千萬,再加上各類流轉稅之類,差不多就到二千萬。
周至誠說,聽聽,什麼概念,難怪向書記一口一個龍頭公司。有利可圖,誰不願意幹啊。
周至誠問社港縣的張縣長,問,張縣長,你們縣是農業大縣,去年的財政收入是多少?
張縣長說,不到一個億,日子過得緊巴。
周至誠說,不怕,我對你們這一屆班子很有信心,因為你們班子成員具有一心為民的優秀品質,隻要你們回去以後多多開動腦筋,肯定可以做出一番成績來。
最後,周至誠省長做了總結性發言,說,我也不多說了,還是套用首長的話,隻要我們全省人民齊心協力,農業經濟大有可為、必有可為。
會後,楊誌遠跟隨周至誠、康裕回老虎嘴。周至誠和康裕在前,楊誌遠、付國良和康裕的秘書在後,周至誠走在青石板上,一路欣賞著兩旁的風景,走到半山腰,周至誠看著山腳下的楊家湖,突然問了楊誌遠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周至誠說,楊誌遠,你說說,農業生產模式,從大集體製到聯產承包責任製,現在又回到了股份合作製,股份合作製算不算大集體,這其中有何必然的聯係。
楊誌遠笑,說,省長,您這是在出考題呢,其實大集體未必就一無是處,聯產承包責任製未必就都好,股份合作製也不一定就是靈丹妙藥。每一種農業生產模式的出現,都有它的成因,是特定曆史的特定產物。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天股份製有成效,未必就會適合明天的發展,一旦無法適應曆史的洪流,肯定就會有新的生產模式冒出來。分分合合其實很正常,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對的時候就合在一起,錯的時候就分開,天下大勢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農業生產製度也就沒有什麼固定的生產模式,萬變不離其宗,讓口袋鼓起來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