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魚苗事件(1)(2 / 2)

楊誌遠問白宏偉,假如有一天,大家都像今天的你一樣,不再離開家鄉,而選擇在家門口幹活,那你說那些老外還敢不敢動不動就對工人指手畫腳?

白宏偉想了想,說,那肯定不會,像我打工的那家電子廠,像我這樣的工人就有好幾千人,真要都回家不幹了,那老板還不知道要急成什麼樣,你想要真沒人做事了,那停一天工得損失多少錢啊。不過這種情況,現在隻怕還沒有可能,你不知道我們工廠門口,每天排隊等工作機會的人有多少。就拿我那個工作崗位來說,我前腳剛走,後腳就有人頂了進來。別說我們老板,就連那負責招工的人都牛氣的不得了。

這就是目前中國的現實,一時半刻還真沒法改變。楊誌遠說,慢慢來,一年不行就二年,二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五十年,我就不信經過五十年的發展,中國還發展不起來。

白宏偉叫,五十年,也太久了吧,真到那時我都七十好幾的人了,我還打什麼工啊。

楊誌遠拍了白宏偉一下,說,我也就是個比方,我相信用不了那麼久,頂多就是個一、二十年的光景。

白宏偉點頭:就是,現在廣東那地方發展蠻快的,幾乎是一天一個樣。不像我們楊家坳,幾十年都沒什麼變化。

楊誌遠現在有了底氣,說話更是自信:快了,我們楊家坳的春天就要來了。

白宏偉說,那就好。我這次回來,你安排我幹什麼活?

楊誌遠笑,說,你這麼急幹嗎。回來了,你目前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趕快和李丹給我養個小侄子出來,不然以後事情一多,我怕你到時騰不出時間來。

白宏偉嘿嘿一笑。

汽車進入周洛鄉界已經是一點多了,楊誌遠心想現在趕回楊家坳早已經過了飯點了,沒必要麻煩家裏,就想著等下到地方後隨便找個小店和白宏偉對付一下算了。沒想汽車拐過一個山坳,竟然走不動了。楊家坳所在的鄉鎮,天高地遠,又沒有煤和其他礦產資源,山道上平時也沒幾台車跑,塞車的現象幾乎不存在。可今天偏偏就塞住了,隻見前方不遠處,鄉政府所在地,人山人海,把公路擠得水泄不通。

司機一看,車根本就沒法移動,一看差不多到地方了,於是打開車門,說,鄉親們,辛苦大家走幾步路,看樣子我是挪不了窩了。

大家於是紛紛下車,有鄉親嘀咕,說,今天好象不是趕集的日子,這麼多人,隻怕還是為了農業稅。

鄉裏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個約定俗成的規矩,每月逢五、十五、二十五這三個日子,四麵八方的鄉鄰都會趕到鎮子裏來購置生活上的必需品,有買有賣,客商雲集,熱鬧非常,俗稱‘趕集’。

楊誌遠背了白宏偉的幾件行李,和白宏偉下了車。既然今天不是趕集的日子,看眼前這情形,那就隻能是哪個村的村民因了農業稅的事情到鄉政府來找事了。鄉民貧窮,鄉政府的工作自然難做,根據《關於對農業特產收入征收農業稅的規定》。農業稅由國務院根據全國平均稅率,結合各地區的不同經濟情況,分別加以規定。但是在征收農業稅(正稅)的時候,還允許地方根據實際需要,在一定的比例內,附征一些稅額,由地方使用,這就是農業稅地方附加,也叫“地方自籌”,到了鄉裏,就成了“三提五統”等稅外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