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把人半身以上的像叫著近景。近景作品中,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的手和麵部表情上。而空間隻是局部,甚至已經被抽象成光、影了。近景不像全景那樣有足夠多的信息,但是人的表情和姿態,空間抽象的光、影,這些具有暗示性,也可以讓我們得到大量的信息。近景攝影中,人的姿態、光線的質感、影調的層次、人的身體方向、眼神的方向等顯得很重要,這些細節都決定了一幅作品的成敗。
這隻是我們按照一般的方法對景別的了解,其實有些時候在一個景別中兼顧了遠景和近景的特點。
駝和空間比較起來,非常的小,整個畫麵看上去就是以空間為主的。“景大、物小”就是遠景景別的特點。遠景景別的構成,以大麵積的影調、大的線和色調為主。紅色的天空、沙漠和沙漠地平線是畫麵構成的三個主要元素,遠景景別有一種大的氣勢,“以氣勢奪人”是遠景景別的特點。所以我們主要是感受遠景景別那種氣勢,感悟畫麵的意境。一典型的全景攝影作品。畫麵內的主體——前景中那對奔跑的女青年,和空間似乎對我們都有相同的視覺吸引力。主體的形態是完整的,空間也是相對完整的;主體有清晰的動作,空間也有典型的細節;主體和空間存在著關係,空間內其他的人與物也有呼應的關係特寫景別。在這幅作品中,主體的局部充滿了畫麵,空間隻是抽象的影調。這幅畫麵細節給我們衝擊力強,人物的質感給我們的衝擊力強。特寫畫麵突出的就是景物的細節和質感,所以在特寫畫麵拍攝的時候,要注意用光,把拍攝對象的質感表達出來這樣的景別在形式和內容的表達上更有吸引力。
對稱是一種美,但有時候呆板的對稱也會讓畫麵缺少一些生氣。
關於照相機的拍攝角度,從水平方向分為正麵角度、側麵角度和背部角度;從豎直方向分為俯角度、水平角度和仰角度。
正麵角度一般會給我們帶來對稱結構,大多數中國古建築就是正麵角度拍攝的。側麵結構可以更好地表達拍攝對象的立體形態。其實,側麵角度的細微變化,對畫麵造型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人臉的兩邊各有一條輪廓線,從額頭到鼻尖又是人臉上的一條線。由於拍攝角度的細微差異,這三條線表現出來的強弱有很大的差別。前麵我們已經講過,線是拍攝對象的重要視覺特征,線的變化拍攝對象的造型當然會受到影響。
背麵角度在攝影中是一個特殊的角度,因為在這個角度中,拍攝對象最有信息量的部分——比如人的臉部,背對鏡頭了,我們看不見。但背麵角度把人抽象和簡化了。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背麵角度讓畫麵具有了寫意性。
在豎直方向上,俯角度和仰角度是兩個最有特色的角度。
俯角度,讓鏡頭從上往下地拍。
由於鏡頭從上往下拍攝,地平線在畫麵的上端,這讓畫麵空間變得悠遠。水平麵上的物體比豎直向上的物體在俯角度拍攝時表現力強。不過用俯角度拍攝近景中的人物,則會削弱人物形象,俯角度拍攝的,俯角度讓人物形象削弱了。在正常的人像攝影中,攝影師很少使用俯角度拍攝人像。
鏡頭從下往上拍是仰角度。我們可以看見地平線在畫麵的下端,畫麵的背景主要是天空。地麵的縱深被壓縮了,所以水平麵方向的物體視覺吸引力弱。豎直方向的物體被襯托在天空的背景下,顯得高大,形象突出。用仰角度拍攝人像時,人物形象則更加的高大、豐滿。
在現代攝影中,一些極端的角度會給我們帶來特殊的視覺效果。就是用非常極端的俯角度拍攝的,它不是要表達社會的主流形象,而是要表達屬於年輕人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