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1 / 3)

攝影構圖。

畫麵構成。

“在攝影中,如果你的構圖不夠好,是因為你對拍攝對象觀察不夠。”我們該怎麼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呢?它告訴我們,在攝影構圖中,起作用的是被拍攝物體的細節特征,攝影構圖的任務就是發現這些細節特征,並把它們組織成視覺上有均衡感、有節奏感的畫麵。這就是從影像自身的角度來理解攝影構圖的。

影響構圖的被拍攝體的細節特征有哪些?

最讓人注目的特征是運動。隻要物體處於運動中,或者是運動的態勢,我們會第一眼對它感興趣。不僅是奔馳的汽車,還是奔跑的人,就像手上的一個動作都會第一時間吸引著我們的注意。一個好的攝影構圖,就要利用好運動的要素。

色彩也能強烈地吸引人的注目,特別是那些高飽和的色彩。

形態,也就是我們對事物的印象。那些具有視覺上的誇張感,能給人帶來情緒愉悅的事物形態,比一般的事物形態更具有視覺吸引力。

形狀和形態不一樣,形狀主要是指畫麵的影調、色彩分布形成的圖案。它不一定是具象的,很多時候它是抽象的。像秋天的落葉,在地麵上可能組成一個。

線也是拍攝對象的重要特征。攝影中有抽象的線,也有依附在拍攝對象上的線,輪廓線就是具象物體表現出來的線。

質感也是拍攝對象的重要細節特征。人們常常根據畫麵內的質感來判斷事物有沒有真實感,它的表麵肌理是怎麼樣的!質感可以喚起人們的心理欲望,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

影調也與拍攝對象的細節相關。在攝影中,物體影調的存在反映了物體存在的狀態——它在什麼樣的環境,有什麼樣的光照射著它。在攝影中,那些大麵積的影調常常是我們視覺的基調,而在畫麵中靈活變化的影調,它們是畫麵內的視覺的重點。

如果不能發現拍攝對象的視覺特征,攝影構圖從何談起?也許一物體可以忽略它的視覺特征出現在畫麵中,但是這物體如果沒有視覺特征的話,我們不能讓它形成以視覺元素為基礎的均衡,畫麵就缺少內在結構。沒有內在均衡的物體,不管我們把它布局在畫麵的什麼位置,總會覺得它在畫麵中是多餘的。

發現拍攝對象的視覺特征是攝影構圖的第一步。然後我們需要對畫麵內結構進行梳理。梳理。

光線在石壁中穿越,讓我們看見了光是如何轉變,人是剪影的方式出現的,簡化了人的結構,突出了曰落的氛圍。利用成影的影子完成攝影構圖,我們一定要注意影調的層次感、麵積分布等變化。

看似複雜,其實構成這幅作品的,隻是一係列重對梯田的攝影,不是簡單地重複畫麵內的元素,它在保證構成元素複的元素。每一個簡單的麵是由一條條曲線重複構成的。相似的前提下,力求變化,這樣比單調的視覺元素重複更視覺上的節奏感和韻而這些簡單的麵,又重複構成了整個畫麵。重複就是把那律感些分散、細小的物體,按照一定次序的方式排列而形成一個整體的畫麵。重複讓畫麵變得統一。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

重複是一種視覺節奏。如果在重複中注意單個物體的細節變化,又會增加畫麵的旋律和節奏感。

的目的,是讓畫麵內各個視覺元素有統一的節奏感。換句話講,就是畫麵要整體上和諧統一。所謂和諧統一,就是要保證畫麵條理化,同時有適當的緊張感。

條理化就是我們把畫麵統一成一個整體,特別是畫麵內有多個構圖元素的時候,必須按照某個法則讓畫麵統一起來。

88

緊張感,是指把畫麵統一起來後,不能因為統一而讓畫麵失去視覺上的吸引力,需要我們適當地打破畫麵的統一法則,讓畫麵更具有節奏感和旋律感。

這就是攝影畫麵的視覺元素構成的總原則!完成畫麵內視覺元素構成的方法很多,繪畫藝術的一些構成原則在攝影藝術中也適用。下麵我們通過一些具體的實例來分析畫麵內視覺元素構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