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順風號17(1 / 3)

鬼樓之迷

對於曾單槍匹馬,一舉獨破“金口鬼樓案”的那段往事,多年來共和國第一代老公安徐子明幾乎守口如瓶,很少向人提及。

那是在一九五一年春天,古城即墨剛剛解放不久。其時,“土改”工作已在即墨全境全麵展開,縣政府大部分幹部都被抽調下鄉參加“土改”了。公安局裏隻剩下年輕的偵察員徐子明和機要員小梁。這時,從金口鎮傳來消息說,鎮上的“姚記油坊”又開始鬧鬼了!

有關“姚記油坊”鬧鬼的來曆,解放前偽警察局的檔案裏就有記載。解放後,我地方武裝也曾多次派人偵察,卻始終沒有破解“鬼樓”鬧鬼之迷。這次,縣委鄭書記親自點將,由徐子明去把“鬼樓”鬧鬼的事徹底查清楚。

金口鎮是古城即墨沿海的一個較為繁華的大鎮。繁盛時期,傳說有“三百六十油碾,三百六十舢板,三百六十妓院”之說。鎮上遍布油坊、豆粕、麻、絲等土產品商號。金口港上,更是千帆林立,人流如織。解放前,龍蛇混雜的金口鎮不但是敵我雙方反複“拉鋸”的地方,也是山寇海匪們經常掠奪的地盤,社會情況極其複雜。

“姚記油坊”是金口鎮上最大的一家油坊。它占地近十畝,是個獨立的院落。院落周圍修有圍牆,圍牆的四周還有像模像樣的角樓,環衛著院落中央一幢土木結構的複式樓房。

——就在這樣一幢有一定防衛能力的院落裏,“姚記油坊”掌櫃姚敏中一家十幾口竟被海匪“郭鷂子”全部綁走,在黎明的海灘上全部活埋!

說來真是可笑,姚敏中和“郭鷂子”的仇竟是因為老鼠而結上的。

“郭鷂子”家幾代人都是金口鎮上的獵戶,善禦鷹。每隔幾日,“郭鷂子”七歲的獨子都要到到野外為家養的鷂鷹捕鼠。有次,“郭鷂子”的兒子路過“姚記油坊”,被姚家屋簷下的兩隻畫眉吸引,便在“姚記油坊”門外探頭探腦,徘徊不去。不知不覺,就跨入姚家的庭院。姚敏中的家人出來往外攆他,他的腳一拌,摔倒在地。剛捕到的一籠子老鼠,全放生在了“姚記油坊”!

從此,“姚記油坊”的生意便一落千丈。姚家的油簍裏經常漂浮著死老鼠,原來很有名氣的“姚記豆粕”也常夾雜著黑豆似的老鼠屎。誰還願吃姚家的豆油,誰還能買姚家的豆粕啊。

姚掌櫃想盡一切辦法滅鼠,可老鼠總是除之不盡,算是吃定他了!氣得姚敏中曾一度揚言,要把“郭鷂子”的那個小崽子剝皮榨油,作成肉餅!

因此,當“郭鷂子”的獨子溺死在“五龍潭”時,“郭鷂子”自然懷疑姚敏中,把喪子之痛全記恨在了姚敏中身上。有人說,他兒子落水那天,曾看見姚敏中路過“五龍潭”。

姚敏中卻是有苦難言。後來,他不堪“郭鷂子”幾次的暗裏報複,也找人暗算過“郭鷂子”,都被有著野獸般機警的“郭鷂子”逃脫了。

郭姚兩家的仇,就這樣結定了。

一九四五年,當“郭鷂子”拉隊伍回來時,姚敏中再也沒氣力和“郭鷂子”抗衡了,便找人為他和“郭鷂子”從中說和,希望能化解這樁“莫須有”的仇恨。為表示誠意,姚敏中還派人給“郭鷂子”送去一筆餉銀和十幾簍上好的豆油。本來,事情完全有可能就此了結。不料,在給“郭鷂子”的油簍裏,竟也漂浮著幾隻令人惡心的死老鼠。“郭鷂子”便舊仇新恨齊上心頭:兒子屬鼠,兒子也是溺死的。這哪裏是幾隻溺死在油簍裏的老鼠,這分明是兒子不死的冤魂!

海匪“郭鷂子”將計就計,假意答應姚敏中既往不咎。卻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趁姚敏中疏於防備,突殺一個“回馬槍”,摸進“姚記油坊”把把姚家大小十幾口全綁到東海灘,活埋在一個早挖好的大沙坑裏!

海漲早潮之前“郭鷂子”的隊伍撤走時,“郭鷂子”派人放言:“姚記油坊”已是兒子鬼魂的居所,誰也不準打擾。若有人進入姚家的房屋一步,“郭鷂子”就滅他滿門,讓他人芽兒不剩!

偌大的“姚記油坊”從此便空寂下來,並隨年代而荒廢。庭院裏長滿齊腰深的野草。有風自海上來,透過牆壁的縫隙鑽入姚家的木樓之內,再從殘破的門窗呼嘯而出,發出駭人的嘯鳴,在漆黑的夜裏很是嚇人。

大約過了半年左右,“姚記油坊”就開始鬧鬼了。“姚記油坊”之內經常無故傳出油錘打油的聲音,上下木樓的腳步聲。咚咚之聲在空寂的夜裏清晰可辯,許多人都聽到過。人們都說,那是姚掌櫃的冤魂在守候著他的油房。於是“姚記油坊”更加神秘可怖,沒人敢進了。

時間一長,“姚記油坊”的周圍就像日漸衰落的金口港一樣,人氣低迷。到解放之前,周圍的人家全搬走了。

徐子明在悄悄入駐金口鎮的第一天,就從鎮上的一個老更夫那兒,把“姚記油坊”鬧鬼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清清楚楚。徐子明分析,這事肯定與潛伏的“敵特”有關。徐子明查過資料,1951年,“膠東反共先遣救國軍”雖被“華東警備旅”全殲於平度天柱山,可“先遣軍司令”“郭鷂子”卻始終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有跡象表明,他可能已潛伏下來。“郭鷂子”在金口猖獗多年,有著搞不清的社會關係。在不利的情況下,他還可以揚帆出海,躲到我地方政府尚難顧及的某個海島上。因此,“姚記油坊”很可能是他的藏身處之一。

在那年月,年輕的徐子明如此判斷無可厚非。那時,這是最起碼的“敵情觀念”。

徐子明已在“姚記油坊”潛伏了一整天了。他伏在木樓的正南,一人多的草叢中。這裏視野很好,整個庭院的每個方位都在他的監視範圍之內。

臨潛伏時,徐子明和當地工作組的同誌約定好了。一旦情況緊急,就鳴槍為號,工作組會帶民兵在幾分鍾內趕來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