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羌部落繁多,大多以動物之名為號,如白馬、犛牛、參狼、黃羝、黃羊等;有一些以地名為號,如勒姐、卑;而較強大的先零、燒當羌則以父號為名。
大致上,西北諸羌,先零、勒姐、當煎、當闐、封養、牢姐、彡姐、卑浦、烏吾、鍾存、鞏唐、且凍、傅難諸種在隴西、金城兩郡及其塞外。全無、沈氐、部分牢姐在上郡(今陝西綏德縣)。虔人及部分卑浦在西河郡(今陝西河曲縣附近)。各部自有酋長,數相攻殺掠奪,戰禍頻頻不斷。
諸羌之中,最初以先零為最強大,居住在大榆穀(今青海貴德縣、尖紮縣之間),水草豐美,自然條件比較優越。對外向漢朝邊境用兵,對內並吞弱小,後被燒當羌等聯合擊敗,逐漸被削弱。
燒當羌傳說是研的十三世子孫,本來居住在大元穀(今青海貴德西),人少勢弱,後擊敗先零、卑浦羌,遷居到大榆後,日趨強大起來。此外鍾羌也很強大,號稱有兵力十萬。至於其他羌部,大者萬餘人,小者數千人,一時都很活躍。
漢興時,這些羌族部落都臣服匈奴。漢景帝時,羌族一支研的後代留何率種人請求歸附,為漢朝守衛隴西要塞。漢景帝歡迎遠方來降,把留何及其研種羌部落一齊遷居到隴西郡中,安排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安故(今甘肅臨洮南)、臨洮(今甘肅岷縣)、氐道(今甘肅武山縣東南)、羌道(今甘肅舟曲北)五縣中,與漢人雜居,共同守衛西北邊防。
漢武帝時,北征匈奴,與匈奴人勾結的羌人也受到了衝擊。
後漢朝對河西用兵,匈奴人受到沉重打擊,渾邪王和休屠王部眾的投降使得羌人和漢朝發生了直接的接觸。
漢武帝派兵在河西驅逐匈奴的時候,也同時對諸羌施加了軍事壓力,逼迫他們向西遷移。由於匈奴渾邪王的內降和諸羌的西遷,使河西一帶成為真空。
漢武帝召烏孫回河西故地的計劃落空之後,他為了加強在河西地區的邊防,就在河西先後設立了武威郡和酒泉郡,從此河西一帶正式成為漢朝的領土。漢武帝還不斷招募百姓和輸送罪犯到河西地區開墾荒地,發展生產。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九月,分布在今甘肅臨夏以西和青海東北一帶的先零羌和封養牢姐種羌盡釋前仇,結成同盟,再次與匈奴人相勾結,合兵十餘萬人,會攻漢朝的邊郡令居縣(今甘肅永登西北)和安故縣,包圍了槍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邊關告急。
漢武帝派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率兵十萬人,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出兵討伐。經過強硬的軍事行動,解開槍罕之圍。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漢軍平定了諸羌的叛亂。
漢武帝為了強化對羌人的管理與監視,在羌人居住的地區設置護羌校尉,持節統領內附漢朝的諸羌部落。
自此之後,羌族時叛時附,讓朝廷頭疼不已。
東漢成立之後,西羌之亂更是貫穿於整個王朝的始末。
去年,也就是中平元年(184)十月冬,北地郡(今寧夏吳西南)先零羌乘漢廷忙於鎮壓黃巾軍之機,起兵反漢。先零羌與枹罕(今甘肅臨夏東北)等地起事百姓共立湟中(今青海湟水兩岸)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攻殺漢護羌校尉冷徵。北宮伯玉等又劫持在西北素著盛名的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人邊章、韓遂,使其專任軍政,後遂以其為帥。邊章等攻燒州郡,殺金城太守陳懿。
“這次陛下召我回京,就是要我主持平叛的。”皇甫嵩悠悠說到。“半個月前,叛軍已經攻到了三輔。陛下震怒,這就召我回京。所以,我需要你的幫忙,二郎。”
今年三月初,叛軍進軍三輔,漢室震動,漢靈帝下令讓皇甫嵩回京,準備讓他主持平叛之事。
“可是,我又能幫助將軍什麼了?”劉靖有些猶豫到。
“隨我西征平叛。”皇甫嵩一字一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