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序(1 / 1)

盛夏五月,是夜。

作為連三線都算不上的小城市,阜陽此時已是夜深人靜,馬路邊偶爾有駛過的汽車,空曠的馬路讓發動機的聲音傳的很遠,以至於到河濱巷的深處都能聽到發動機的轟鳴聲。

河濱巷是一處九十年代的小區,每家每戶的房子都是當年住戶們自己蓋的,現在麵臨著拆遷。房子的主人們或多或少都在自己家填了幾間鐵皮房,樓上加了一個小閣樓,為了是能在拆遷是多賠點錢,國家的錢有時就這麼好掙,而這些多出來的房間也不會浪費,河濱巷的旁邊就有一所高中,基本上每家每戶都住有幾個出來的學生。

淩晨十二點,阜陽沒有想魔都上海那樣的燈火通明,夜空中的自然星光還沒有被人造的霓虹燈搶走。而此時大多人也都已入睡。

一個寬三米的巷子兩旁是三層的小民樓,民樓的牆壁上掛滿了空調外機,轟轟的聲音在寂靜的都市添加了幾分雜噪。很多民房的三樓燈還亮著,裏麵住著大多都是出來住的學生。而學生群中高三的居多,出來住也主要是為了能晚上多學習一會。畢竟大多數人沒有國產青春勵誌傷痛片的經曆,對於普通的高三學生,雖然他們不知道今後是如何,但高考確實此時唯一的執念。

李知北住在其中的一間十多平米的小房間中,房間裏的空間除了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張凳子已所剩無幾,一月五十的房租也不能太要求太多。桌子上擺滿了書籍,五十多塊錢的小風扇放在壘起來的書上對著李知北吹著,驅散一下盛夏的燥熱。

李知北一手壓著書一手拿著筆,嘴裏念叨著公式,就這樣的狀態保持了三個多小時,作為高三的學生李知北他和別人沒什麼兩樣,普通的樣貌典型的中國人麵孔,因為經常熬夜和正值青春期而臉上長了痘痘,農村出身一身行頭沒有超過一百塊,長期營養不良下身子顯得有些偏瘦。

李知北的學習不算太好,昨天一模的成績下來勉強過了三本線,但以他的家境就算考上三本也沒學費去上。所以對他來說要麼考上二本要麼去上個專科。語文和英語短時間也沒什麼提高的了,倒是數學和理科勉強能用題海戰術提一下,所以每天十點從學校下了晚自習李知北都要在做一兩點的卷子。

時間對高三的學生總是快的,一張卷子做完,已是十二點半,桌子上的東西收拾進書包,又從外麵打些水,稍微的洗漱下,李知北便躺在床上,三百塊的雜牌手機放在床頭,為了是明天的鬧鍾能叫醒自己。閉上眼準備入睡,但肚子實在是餓的咕咕響。阜陽雖然是個三線都不算的城市,帶不代表這裏沒有夜市,相反的是從李知北的學校到住的地方每天晚上都會有三四家燒烤攤在路上擺,但對於一個月生活費隻有三百多的學生來說,夜宵實在是太奢侈了。

左右過了十多分鍾,李知北還是沒有睡著。便默默的在心裏背起了公式,視線也從窗外放到外麵,因為在三樓,所以李知北可以很輕鬆的透過窗外看到外麵的天空。

夜空的星星格外的亮,幽寂而又浩瀚。人類在這個小小的蔚藍星球是孤獨的,但又有誰能肯定在其他地方沒有別的生命呢!

窗外的夜空中有一顆星星特別的亮,李知北呆呆望了好長時間,腦子裏想到,沒準是那顆恒星死亡是的餘光吧。不過現在光傳到我這裏應該過了好些年了吧。在時間麵前好像什麼都顯得那樣的渺小,一切都那樣的微不足道。

……

時間慢慢的過去,李知北左思右想下也睡了過去。

窗外那一片浩瀚的星空,自太古以來就一直懸掛在我們的頭頂或明或暗。人類自以為聰明的給它們起出名字,為於意義,卻不知它們早於我們多少萬年。

星光之下,一切都是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