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爾夫是一位國際著名的登山家,他曾經在沒有攜帶氧氣設備的情況下,成功地征服了多座高峰,這其中還包括了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裏峰。其實,許多登山高手都以不帶氧氣瓶而能登上喬戈裏峰為第一目標。但是,幾乎所有的登山好手來到海拔6 500米處,就無法繼續前進了,因為這裏的空氣變得非常稀薄,幾乎令人感到窒息。因此,對登山者來說,想靠自己的體力和意誌,獨立征服8 611米的喬戈裏峰,確實是一項極為嚴峻的考驗。
然而,拉爾夫卻突破障礙做到了,他在事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出了這一段曆險的過程。拉爾夫說,在突破海拔6 500米的登山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心裏各種翻騰的欲念。在攀爬的過程中,任何一個小小的雜念,都會讓人鬆懈意念,轉而渴望呼吸氧氣,慢慢地讓人失去衝勁與動力,而“缺氧”的念頭也會開始產生,最終讓人放棄征服的意誌,不得不接受失敗。
拉爾夫說:“想要登上峰頂,首先,你必須學會清除雜念,腦子裏雜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你的欲念愈多,你對氧氣的需求便會愈多。所以,在空氣極度稀薄的情況下,想要登上頂峰,你就必須排除一切欲望和雜念!”排除一切欲望和雜念,保持身心安定、清淨、祥和。身心清淨,沒有欲望和雜念的幹擾,能量的消耗就會降到最低限度。
《莊子·內篇·德充符第五》講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以南懷瑾先生的觀點來看,莊子此句話的意思是,生命活著要順其自然,要不增不減,拋卻心中的妄情、妄念、妄想,保持一片清明境界,這才是上天指給我們的“道”。這個道就是本性,人活得很自然,一天到晚頭腦清清楚楚,不要加上後天的人情世故。如果加上後天的人情世故,就會有喜怒哀樂,使身體內部受傷害,就會生病難得長壽。
其實,我們的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當行囊過於沉重時,就應該拿掉一些累贅的東西,隻有適當地放棄才能讓你輕鬆自在地麵對生活。
一個帶著過多包袱上路的人注定不會走得快。我們總是讓生命承載太多的負荷,這個舍不得丟掉,那個舍不得丟掉,最終被壓彎了腰。事實上,隻有卸下身上的包袱才可能讓我們走得更快,
人的欲望就像個無底洞,任萬千金銀也難以填滿。欲望是需要用“度”來控製的。人具有適當的欲望是一件好事,因為欲望是追求目標與前進的動力,但如果給自己的心填充過多的欲望,隻會加重前行的負擔。人貪得越多,附加在心上的負擔也就越重,可明知如此,許多人卻仍然根除不了人的劣根性。對於真正享受生活的人來說,任何不需要的東西都是多餘的。適當放下是一種灑脫,也是參透人性後的一種平和。背負太多的欲望,總是為金錢、名利奔波勞碌,整天憂心忡忡,又怎麼能有快樂呢?隻有放下那些過於沉重的東西,才能得到心靈的放鬆。
其實,一個人真正所需的十分有限,許多附加的東西隻是徒增無謂的負擔而已,人們需要做的是從內心愛自己。曾有這樣一個比喻:“我們所累積的東西,就好像是阿米巴變形蟲分裂的過程一樣,不停地製造、繁殖,從不曾間斷過。”而那些不斷膨脹的物品、工作、責任、人際、家務占據了你全部的空間和時間,許多人每天忙著應付這些事情,早已喘不過氣來,每天甚至連吃飯、喝水、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也沒有足夠的空間活著。
拚命用“加法”的結果,就把一個人逼到生活失調,精神瀕臨錯亂的地步。這時候,就應該運用“減法”了!這就好像參加一趟旅行,當一個人帶了太多的行李上路,在尚未到達目的地之前,就已經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唯一可行的方法,是為自己減輕壓力,就像扔掉多餘的行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