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拉丁美洲地圖,遼闊的北美洲和南美洲被一條狹長的陸地--巴拿馬地峽連接著。巴拿馬運河便是它們的維係點,將大西洋和太平洋連接在一起,鑒於如此重要的作用,人們稱它為“世界水橋”。
曲折的開鑿史
16世紀時,西班牙國王企圖在巴拿馬地峽最窄的地段開鑿一條河道,但最終隻用鵝卵石鋪出了一條供穿越地峽的驛道。後來,法國人著手開鑿運河,但還是白白花費了20年的時間,又耗資了3億美元,隻挖掘了不到計劃長度的1/4就被迫停工。
美國著手開鑿
1903年美國和巴拿馬簽訂《美巴條約》,以一次支付1000萬美元和每年交付“租金”25萬美元為代價,取得單獨開鑿運河的權利和對運河兩岸寬16.1千米的運河區的永久租讓權。運河於1904年開始動工,1914年8月建成,次年正式通航,1920年開始向國際開放。
巨大的航運價值
巴拿馬運河開通後使它巨大的航運價值得到發揮,它的建成使美國東西海岸間的航程比繞道南美洲合恩角縮短1.5萬千米,從歐洲到亞洲東部或澳大利亞縮短3700千米。2008年通過運河的船隻達1.47萬艘,總噸位達3.1億噸以上,其貨運量占世界海上貨運量的5%。
回到祖國懷抱
雖然巴拿馬運河擁有很重要的經濟意義,卻長期被美國控製,1977年9月,美國與巴拿馬簽訂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和《關於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經營的條約》。根據條約,從1999年12月31日起,巴拿馬全部收回運河的管理和防務權,美軍全部撤出。
知識小筆記
位置:中美洲
國家:巴拿馬
特色:水閘式運河
全長:81.3千米
水深:13米~15米
河寬:150米~30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