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俄羅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曆史貢獻(3 / 3)

在衛國戰爭中蘇聯軍民到底損失了多少人,長期以來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最早公布的數字是斯大林在1941 年11月6日在莫斯科紀念十月革命24 周年大會上講話中提到的:“在四個月戰爭中,我們的損失是:陣亡35 萬,失蹤37暢8 萬,受傷102萬。同時我們的敵人死傷及被俘的人數為450萬。”到1989年蘇聯二戰史專家伊· 科茲洛夫講斯大林說的蘇軍初戰失利時的傷亡人數是個“十足的謊言”,但卻是個“救命的謊言。”他提供的數字是:蘇軍在頭4 個月內就傷亡了500 萬。而德軍由於處於主動進攻地位僅死亡 24暢5 萬人,失蹤 1暢2 萬人。至於整個衛國戰爭中蘇軍死亡總數曆來說法不一。斯大林在1946年3月提供了一個保守數字:這場戰爭使700萬蘇聯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赫魯曉夫在1961年初對斯大林講的這個數字(700萬)提出質疑,他認為在1941—1945 年蘇聯軍民至少傷亡2000萬人。此後,在衛國戰爭期間蘇聯共傷亡2000多萬人口這個數字就廣為流傳。1990 年莫斯科出版的由科學院院士阿· 姆· 薩姆索諾夫撰寫的枟第二次世界大戰枠一書中講:“在1939年到1945年間,由於戰爭全世界共傷亡5500萬人。其中歐洲各國傷亡人數近4000萬。蘇聯人口損失達2700萬左右,直接死亡戰爭的、死於集中營及疾病的蘇聯軍 民總數達866暢8萬人。”而波蘭人口減少600萬,南斯拉夫170 萬,法國損失60萬,英國40暢5 萬。希特勒德國在“戰爭中共傷亡550 萬人,希特勒的幫凶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共損失124暢5萬人。”希特勒入侵蘇聯是其曆史上最困難的時期。在希特勒的計劃中,他們不僅要消滅蘇聯軍人,而且要占領全境,從肉體上消滅蘇聯人,並奴役其他幸存者。民族危亡使蘇聯人民在衛國戰爭中表現出了非凡的民族精神及革命英雄主義力量。1941—1945年衛國戰爭對斯大林及斯大林體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而衛國戰爭的勝利又極大地提高了斯大林和蘇聯的國際威望及國際地位,也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俄羅斯文明的無窮魅力及俄羅斯民族的巨大潛能。

早在1893年10月17日,恩格斯在致友人尼古拉· 弗蘭米維奇的信中,在談到俄國社會發展命運時講過:“像俄羅斯這樣偉大的民族,是經得起任何危機的。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曆史災難,不是以曆史的進步為補償的。”俄國社會發展的曆程正好驗證了恩格斯的這個論斷。蒙古240年的統治引起了彼得大帝的改革,拿破侖入侵及俄土戰爭中的失利帶來1861 年農奴製改革,擊潰希特勒造成30年代工業化及50—60年代的改革,並以60—80年代的經濟發展為補償。每經一次磨難,俄羅斯民族就成熟一些,國家也得到一次飛速發展。彼得大帝改革決定了俄羅斯後來的命運。他為俄國打開了通向西方文明的道路,並奠定了俄國近代體製的基礎。彼得一世看到了俄國經濟與軍事的落後,覺察出教育與科技落後是國家落後的總根子。落後的國情使俄國人不僅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其獨立生存也要受到威脅。彼得大帝改革帶來了俄羅斯文化的繁榮,才出現了普希金及偉大的俄國文學。這種文化繁榮,又喚醒了俄羅斯民族的覺悟。他們意識到與世隔絕、閉關自守,不了解世界發展的趨勢,就無法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也無法與世界並軌,隻能處於落後被動的局麵。應該看到,彼得一世改革是俄羅斯社會發展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

在1853年7 月至1856 年3 月克裏米亞俄土戰爭中,充分暴露了俄國農奴製的腐朽性。俄國與土耳其等國為爭奪克裏米亞半島、外高加索發生激戰,結果俄方大敗,俄軍死傷52 萬人,喪失了在歐洲事務中的影響與威望。這場戰爭暴露了俄國政治、經濟上的諸多弊病,促使俄國的有識之士加快改革。廢除農奴製已成曆史必然。沙皇自上而下改革:解放了農奴,農民獲得了土地,同時還進行司法、財政、自治製等方麵的深入改革。這次改革又是俄國曆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在政治上它由君主封建製轉變為資產階級君主製;在經濟上大力發展生產力,使俄國資本主義經濟在1861—1900年間得到長足發展;在外交上俄國領土得到擴張,到1900年,其領土麵積已達到2200 萬平方公裏。其中僅在1858—1881年間從中國東北及西北部割占了150 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當然靠擴張建立起帝國總是不牢靠。而且俄國與鄰國之間的領土糾紛至今仍未圓滿解決。

曆史進入20世紀30年代,蘇聯一國在建設社會主義,國際形勢不斷惡化,戰爭危險日益逼近。斯大林率領蘇聯人民咬緊牙關,勒緊褲帶,千方百計發展重工業,增強國力,用10 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100 年實現工業化的路程。在臨戰、備戰及戰火中形成的斯大林體製顯示了一定威力,它使落後的俄國一舉成為能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尤其到80年代初,蘇聯的綜合國力令世人震驚。俄羅斯從未這麼強大過。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俄羅斯民族又經曆著一場艱苦的轉軌探索:經濟不斷滑坡,盧布不停貶值,政壇爭鬥不休,民族問題成堆,生活水平下降。俄羅斯人民已深刻意識到舊體製非改不可,但新模式仍在難產之中。我們堅信;俄羅斯是個偉大的國家,俄羅斯民族是個了不起的民族。在經過陣痛之後,俄羅斯人民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建設道路。偉大的民族總是會以曆史進步來補償曆史災難的。況且,目前俄羅斯經受的隻是轉軌中的暫時困難。我們堅信俄羅斯民族戰勝困難的能力,也堅信俄羅斯國家再造輝煌的無窮潛能及光明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