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李香君(1 / 3)

李香君是秦淮一顆璀燦的明珠,後人有訪媚香樓遺址者經幾代而不絕。這個出身秦淮名妓的下層婦女之所以受人仰慕,不在其花容月貌,而在於她有著強烈的正義感、愛國心和高尚的情操,憤世嫉俗,顯示出難能可貴的精神。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眷懷故國,秦淮區人民政府以文學巨著《桃花扇》內容為基礎,修複了李香君故居——媚香樓。

香君故居位於秦淮河畔來燕橋南端。是三進兩院式宅院。全院盡現書法、繪畫、楹聯、篆刻、假山、塑像和園林小景、石刻磚雕、壁畫掛燈等藝術精品,供遊人觀賞。

李香君故居座落在夫子廟鈔庫街38號,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自從開放後,訪香君故居者絡繹不絕,這裏接待了許多文化名人,留下眾多墨寶手跡。有個回寧省親的台胞,參觀了媚香樓後,說:“想不到大陸還有這樣的奇葩異苑”。一位原駐美使館海軍武官參觀後,提筆寫:“千古傳奇、江南絕景。”南京林學院一位老人專程趕來,即興填詞一闕:“柳梢青,媚香樓,風月秦淮,船燈槳影,映出妝台,絹扇何方……芳心汗竹難埋……”,李香君若九泉有知,也足以告慰她那幽幽哀婉的民族魂了。

李香君是明末秦淮大名妓,她在南明覆滅中是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一個悲劇人物。從李香君身上,可以看到南明悲劇的一個縮影。李香君自幼跟人習得藝家諸藝,音律詩詞、絲竹琵琶無一不精通,她尤擅南曲,歌聲甜潤,深得四方遊士追慕。侯方域本是河南人,因慕名江南的文化,便來到金陵求職。侯方域風流倜儻,才華橫溢,是“複社”名流。他在秦淮河畔結識了冒辟疆、陳貞慧、方以智,人稱四公子。整日聚在秦淮樓館,說詩論詞,狎妓玩樂。吳敬梓曾經記述自己在秦淮歌樓裏放蕩的生活情形,“邇來憤激恣豪侈,千金一擲買醉回。老伶小蠻共臥起,放達不羈如癡憨。”從中也可以想象,四公子當時在秦淮歌樓裏顛癡狂笑之姿了。

李香君遇到侯方域,一見傾情,侯方域也傾慕李香君的才貌,但侯方域家境貧困,身無多文,李香君卻勸慰道:“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從中可以看出李香君的人格氣節。孔尚任的《桃花扇》,把那麼多的南明學士文人放在了一個歌妓下麵,卻照出了他們靈魂的卑瑣。堂堂大明,無論是錢謙益,還是吳梅村,士子已沉,氣節怎不終?

大明江山風雨飄搖時,侯方域投身到反清鬥爭中。鳳陽督撫馬士英因一向與複社黨有仇,便加罪侯方域,擬罪逮捕他。楊龍友及時報信,李香君揮淚送侯方域離開金陵時,侯方域給李香君留下了一把扇子,作為訂盟之物,並且上麵還題了一首詩:

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初禦富平車

春溪盡是莘夷樹,不及東風桃李花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祖父侯執蒲是明朝的太常卿,父親侯恂做過戶部尚書,都是剛直不阿的忠臣。侯方域自幼隨家鄉名士倪元路學習詩書,敏慧多才,長進極快,崇禎十六年,二十二歲的侯方域前來南京參加禮都會試。自恃才學俊秀,年少氣盛的侯方域並不把應試當成一回事兒,來到燈紅酒綠、流彩溢香的六朝金粉之地,他不免要涉足一番風月場所。這天。經友人楊龍友的介紹,他慕名來到媚香樓,一睹“香扇墜”李香君的風采。一走入李香君的房間,隻見室內書畫古玩陳設有致,別有一番清新氣息,與一般青樓迥異。李香君嬌笑盈盈地請客人落了座,立即有詩婢送來清茶果品,此時候方域又被正麵牆上掛著的一幅大型橫幅吸引住了,這是一幅“寒江曉泛圖”,寒雪彌漫的清江之上,一葉孤舟蕩於江心,天蒼蒼,水茫茫,人寥寥,好一種悠遠淡泊的意境,畫上還題有一首詩:

瑟瑟西風淨遠天,江山如畫鏡中懸;。

不知何處涸波叟,日出呼兒泛釣船。

畫上沒有落款,料非出自名家之手,侯方域問道:“此畫是何人大作?”李香君見他對畫如此關注,略帶羞澀地說:“是小女子塗鴉之作,不足為道。”“是你所作?”侯方域簡直不敢相信,這麼一個姣小稚嫩的青樓女子,竟然作出這般神韻的詩畫,真令人刮目相看。從這幅畫開始,兩人越談越投機,彼此直引以為知己。臨走前,侯方域索要了詩筆,作詩一首,送給李香君作為初次相見的禮物,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