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建築基礎土方工程(下)(2 / 3)

一套抽水設備的負荷長度(即集水總管長度)一般為100~120m,泵的位置應在總管長度的中間。若采用多套抽水設備時,井點係統要分段,每段長度應大致相等,分段的位置應選在基坑拐彎處,以減少總管彎頭數量,提高水泵抽吸能力。

(2)高程布置。確定井點管的埋設深度,即濾管上口至總管埋設麵的距離。可按下式進行計算

H≥H1+h+iL(1-16)式中H——井點管埋深,m;

H1——井點管埋設麵至基坑底的距離,m;

h——基底至降低後的地下水位線的距離,一般為0.5~1m;

i——水力坡度,環狀井點為1/10,單排井點為1/4~1/5,雙排井點為1/7;

L井點管至水井中心的水平距離,當井點管為單排布置時,L為井點管至邊坡腳的水平距離,m。

一般輕型井點的降水深度在管壁處達6~7m。當按上式計算出的H值大於6~7m時,則應降低井點管抽水設備的埋置麵,以適應降水深度的要求。當一級輕型井點達不到降水深度要求時,可采用二級井點。

3.輕型井點的計算

輕型井點計算的目的,是求出在規定的水位降低深度下,每天排出的地下水流量,從而確定井點管的數量、間距,並確定抽水設備等。

輕型井點計算由於受水文地質和井點設備等不易確定因數的影響,要想計算出準確的結果十分困難。根據工程實踐積累的經驗資料分析,按水井理論進行計算,比較接近實際。

根據井底是否達到不透水層,水井可分為完整井與不完整井,即當井底到達含水層下麵的不透水層頂麵的井稱為完整井,否則稱為不完整井。根據地下水有無壓力,又分為承壓井與無壓井,各類水井。各類水井的湧水量計算方法不同,其中以無壓完整井的理論較為完善。

(1)湧水量的計算:對於無壓完整井的環狀井點係統。其湧水量計算公式為

Q=1.366K1gR-1gy0/(2H-s)s

R=1.95sH0K

對於矩形基坑,當長寬比≤5時可按下式計算

y0=A/π式中Q——井點係統的湧水量,m3/d;

K——土的滲透係數,m/d;

H——含水層厚度,m;

s——水位降低值,m;

R——抽水影響半徑,m;

y0——環狀井點係統的假想半徑,m;

A——環狀井點係統所包圍的麵積,n2。

滲透係數K值確定的是否準確,對計算結果影響較大。滲透係數的測定方法有:現場抽水試驗與實驗室測定兩種。對大型工程,一般宜采用現場抽水試驗,以獲取較為準確的數據,具體方法是在現場設置抽水孔,並在同一直線上設置觀察井,根據抽水穩定後,觀察井的水深及抽水孔相應的抽水量計算K值。

在實際工程中往往會遇到無壓完整井的井點係統。其湧水量的計算相對比較複雜,為了簡化計算,仍可按式(1-17)計算。此時應將式中H換成有效深度H0,H0可查表1-5。當算得H0大於實際含水層厚度H時,則取H值。

承壓完整井環狀井點湧水量計算公式為

Q=2.73KgRMgy(m3/d)(1-18)式中M——承壓含水層厚度,m;

K、R、y0、s意義同前。

(2)井點管數量與井距的確定。

1)單根井點管出水量由下式確定

q=120πrl3K(1-19)

式中r——濾管半徑,m;

l——濾管長度,m;

K——滲透係數,m/d。

2)井點管數量由下式確定

n≥1.1q/Q(1-20)

式中Q——總湧水量,m3/d;

q——單井出水量,m3/d。

3)井點管間距由下式確定

D=n/L(1-21)

式中L——總管長度,m。

求出的井點管間距應大於15倍濾管的直徑,以防由於井點管太密而影響抽水的效果,同時應盡量符合總管接頭的間距模數(0.8、1.2、1.6、2.0)。最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出井點管的數量。

(3)選擇抽水設備。定型的輕型井點設備配有相應的真空泵、水泵和動力機組。真空泵的規格主要根據所需的總管長度、井點管根數及降水深度而定,水泵的流量主要根據基坑井點係統湧水量而定。在滿足真空高度的條件下,可從所選水泵性能表上查出一套滿足湧水量要求的機組。

4.輕型井點降水法的施工

包括井點係統的埋設、安裝、運行及拆除等,井點管的埋設,一般用水衝法,並分為衝孔與埋管兩個過程。衝孔時,利用起重設備將衝管吊起並插在井點的位置上。開動高壓水泵將土衝鬆,衝管則邊衝邊沉。孔洞要垂直,直徑一般為300mm,以保證井管四壁有一定厚度的砂濾層,衝孔深度宜比濾管底深0.5m左右,以防衝管拔出時,部分土顆粒沉於底部而觸及濾管底部。

井孔衝成後,隨即拔出衝管,插入井點管。井點管與孔壁之間應立即用粗砂灌實,距地麵1.0~1.5m深處,然後用粘土填塞密實,防止漏氣。在井點管與孔壁之間填砂時,如管內的水麵上升,則認為該管埋設合格。

輕型井點設備的安裝程序為:先排放總管.再埋設井點管,然後用彎聯管將井點管與總管連通,最後安裝抽水設備。安裝完畢後,先進行試抽,以檢查有無漏氣現象。輕型井點使用時,應連續抽水。若時抽時停,濾管易賭塞,也容易抽出土粒,使水渾濁,並引起附近建築物由於土粒流失而沉降開裂。正常的排水是細水長流,出水澄清。輕型井點降水時,抽水影響範圍較大,土層因水分排出後,土壤會產生固結,使得在抽水影響半徑範圍內引起地麵沉降,往往會給周圍的建築物帶來一定危害,要消除地麵沉陷可采用回灌井點方法。即在井點設置線外4~5m處,以間距3~5m插入注水管,將井點中抽出的水經過沉澱後用壓力注入管內,形成一道水牆,以防止土體過量脫水,而基坑內仍可保持幹燥。

井點係統的拆除應在地下結構工程竣工後,並將基坑回填土後進行。拔出井點管可借助於倒鏈、起重機等。所留孔洞應用砂或土填塞,對地基有防滲要求,地麵下2m範圍內用粘土填塞壓實。

第四節土方工程的機械化施工

土方工程施工中應盡量采用機械化、半機械化的施工方法,以減輕勞動強度。加快施工的進度,縮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一、土方機械的主要性能

土方工程施工機械的種類很多,在場地平整及基坑、基槽土方開挖施工中常用的土方機械包括:單鬥挖土機、推土機、鏟運機等。

(一)單鬥挖土機

單鬥挖土機是土方開挖常用的一種機械,按其行走裝置的不同,分為履帶式和輪胎式兩類,依其工作裝置的不同,可以更換為正鏟、反鏟、拉鏟和抓鏟四種,按其傳動裝置不同又可分為機械傳動和液壓傳動兩種。

1.正鏟挖土機

正鏟挖土機的工作特點是:前進向上,強製切土,挖掘力大,生產效率高。但需有汽車配合共同完成挖土運土工作。適用於開挖停機麵以上1~3類土方,一般工作高度不小於1.5m,可開挖大型幹燥的基坑,但需修築坡道。

正鏟挖土機的開挖方式。根據開挖路線與汽車相對位置的不同分為正向挖土,側向裝車及正向挖土,反向裝車兩種。正向挖土,側向裝車,鏟臂卸土時角度在90°內,且汽車行駛方便,生產效率高,應用廣泛。正向挖土,反向裝車,鏟臂回轉角度較大(一般在180°左右),生產效率低,當開挖工作麵狹小時可采用。

2.反鏟挖土機

反鏟挖土機的工作特點是:後退向下,強製切土。挖土能力比正鏟小。能開挖停麵以下1~2類土,深度在3~5m的基坑、基槽、管溝,也可用於地下水位較高的土方開挖。反鏟挖土機可以與自卸汽車配合,裝土運走,也可棄土於坑槽附近。

反鏟挖土機的開挖方式,主要有溝端開挖和溝側開挖兩種,溝端開挖挖掘寬度不受機械最大挖掘半徑限製,同時可挖到最大深度。溝側開挖,鏟臂回轉角度小,能將土棄於溝邊較遠的地方,但邊坡不好控製,穩定性較差,而且挖土的深度和寬度均較小,因此,隻在無法采用溝端開挖或所挖的土不需運走時采用。

3.拉鏟挖土機

拉鏟挖土機的土鬥是用鋼絲繩懸掛在挖土機長臂上,挖土時在自重作用下落到地麵切入土中,其外形。其工作特點是:後退向下,自重切土。其挖土深度和挖土半徑均較大,能開挖停機麵以下1~2類土,但是不如反鏟挖土機靈活準確。拉鏟挖土機適用於開挖大型基坑及水下挖土,其作業方式與反鏟挖土機相同,有溝端開挖和溝側開挖兩種。

4.抓鏟挖土機

抓鏟挖土機是在挖土機臂端用鋼絲繩吊裝一個抓鬥,其外形。其工作特點是:直上直下,自重切土。抓鏟挖土機挖掘能力小,適用於開挖鬆軟的土,在施工麵狹窄而深的基坑、深槽、深井采用,可取得較好的效果,也適用於水下挖土,是地下連續牆施工挖土的專用機械。

(二)推土機

推土機由拖拉機和推土鏟刀組成。按鏟刀的操縱機構不同,推土機分為鋼索式和液壓式兩種。目前主要使用的是液壓式,其外形。

推土機能單獨完成挖土、運土和卸土工作,具有操縱靈活,運轉方便,所需工作麵小,行駛速度快,易於轉移,能爬30°左右緩坡的特點。適用於場地清理,土方平整,開挖深度不大的基坑以及回填作業等。

推土機經濟運距在100m以內,效率最高的運距在60m。為提高生產率,可采用槽形推土,下坡推土及並列推土等方法。

(三)鏟運機

鏟運機是一種能獨立完成鏟土、運土、卸土、填築、場地平整的土方機械。按行走方式分為自行式鏟運機和拖拉式鏟運機兩種。

鏟運機的特點是:對道路要求較低,操縱靈活,生產效率較高。它適用在1~3類土中直接挖、運土。經濟運距在600~1500m,當運距在800m時效率最高。常用於坡度在20°以內的大麵積場地平整,大型基坑開挖及填築路基等,不適用於淤泥層,凍土地帶及沼澤地區。堅硬土開挖時需用推土機助鏟或鬆土機配合。

二、土方工程機械的選擇

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合理的選擇土方機械,充分發揮機械效能,並使各種機械在施工中配合,以加快施工進度,提高施工質量,降低工程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根據下列條件綜合比較擇優選擇施工機械

(1)基坑情況:幾何尺寸大小、深淺、土質,有無地下水及開挖方式等。

(2)作業環境:占地範圍,工程量大小,地上與地下障礙物等(地上有無高壓線,地下有無各種管道、管線、構築物)。

(3)氣候與季節:冬雨期時間長短,冬期溫度與雨期降水量等情況。

(4)機械配套與供應情況。

(5)施工工期長短和選用適宜的土方機械,達到較高的經濟效益。

2.土方機械的適用範圍各種土方機械的適用範圍。

3.挖土機與運土車輛的配合計算

當挖土機挖出的土方需要運土車輛運走時,挖土機的生產率不僅取決於本身的技術性能,還取決於所選的運輸工具是否與之協調。

根據挖土機的技術性能,其生產率可按式(1-22)計算

p=8×3600/tqKc/KsKB

(1-22)式中P——挖土機的生產率,m3/台班;

t——挖土機每次作業循環的延續時間,s;

q——挖土機的鬥容量,m3;

Ks——土的最初可鬆性係數;

Kc——挖土機土鬥充盈係數(可取0.8~1.1);

KB——挖土機工作時間利用係數(一般為0.6~0.8)。

為了使挖土機充分發揮生產能力,應使運土車輛的載重量與挖土機的每鬥土重保持一定的倍數關係,並有足夠數量車輛以保證挖土機連續工作。從挖土機方麵考慮,汽車的載重量越大越好,可以減少等待車輛調頭的時間;從車輛方麵考慮,載重量小,台班費便宜,但使用數量多,載重量大,則台班費高,但數量可以減少。最適合的車輛載重量應當是使土方施工單價為最低,可以通過核算確定。一般情況下,汽車的載重量以每鬥土重的3~5倍為宜。運土車輛的數量N可按式(1-23)計算

N=T/t1+t2(1-23)

式中T——運輸車輛每一個工作循環延續時間(由裝車、重車運輸、卸車、空車開回及等待時間組成),s;

t1——運輸車輛調頭而使挖土機等待的時間,s;

t2——運輸車輛裝滿一車土的時間,s,可按式(1-24)計算

(1-24)

t2=nt,n=qKs/Kcγ/10Q式中n——運土車輛每車裝土次數;

T——挖土機每次作業循環延續時間,s;

Q——運土車輛的載重量,t;

q——挖土機鬥容量,m3;

Ks——土的最初可鬆性係數;

Kc——挖土機土鬥充盈係數(可取0.8~1.1);

γ——土的重度,kN/m3。

為了減少車輛的調頭、等待和裝土時間,裝土場地必須考慮調頭方法及停車位置。如果在坑邊設置兩個通道,使汽車不用調頭,可以縮短調頭和等待時間。

【例1-1】某建築施工企業承接了一項挖土施工任務。坑深為-4.2m,土方量為9000m3,平均運土距為10km,合同工期為8d。施工企業現有甲、乙、丙液壓挖土機各4台、2台、2台;A、B、C自卸汽車各12台、30台、18台。主要參數。

試問:(1)若挖土機和自卸汽車隻能各取一種,數量沒有限製,如何組合才是最經濟的配合?並計算單方挖運直接費為多少?

(2)若每天1個班,安排挖土機和自卸汽車的型號、數量不變,應安排幾台何種型號的挖土機和自卸汽車?

(3)按上述安排,每立方米土方的挖、運直接費為多少?

解(1)挖土機每立方米土方的挖土直接費各為:

甲機1000/400=2.50(元/m2)

乙機1200/550=2.18(元/m3)

丙機1400/700=2.00(元/m3),故取丙機最經濟。

(2)自卸汽車每立方米運土直接費分別為:

A車330/30=11.00(元/m3)

B車460/48=9.58(元/m3)

c車730/70=10.43(元/m3),故取B車最經濟。

每立方米土方挖運直接費為2.00+9.58=11.58(元/m3)。

(3)每天需要挖土機的數量為9000/700×8=1.6(台)

故取2台(共有2台,可以滿足需要)

挖土時間為9000/700×2=6.43(d)

故取6.5d<8d,可以按合同工期完成

每天需要的挖土機和自卸汽車的台數比例為700/48=14.6(台)

則每天安排B自卸汽車數為2×14.6=29.2(台),取29台即配置丙挖七土2台,B自卸汽車29台,(共有30台,可以滿足需要)

29台車可運土方為29×48×6.5=9048(m3)>9000(m3),即6.5d可以運完。

(4)按上述安排,每立方米土方的實際挖、運直接費為9000/(1400×2+460×28)×6.5=9000/104910=11.66(元/m3)。

第五節土方回填與壓實

建築工程的回填土主要有地基、基坑(槽)、室內地坪、室外場地、管溝、散水等,回填土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要求回填土應有一定的密實性,使回填土土層不致產生較大的沉陷。在實際施工中,一些建築物沉降過大,室內地坪和散水出現大麵積嚴重開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於回填壓實的密實度,沒有達到設計規範的要求的緣故。

一、土料的選擇

填方土料應符合設計要求,以保證填方的強度與穩定性。凡含水量過大或過小的粘土,含有8%以上的有機物(腐爛物)的土、含有5%以上的水溶性硫酸鹽的土、雜土、垃圾土、凍土等均不能作為回填土。

同一填方工程應盡量采用同類土填築;如采用不同土填築時,必須按土類不同分層夯填,並將透水性大的置於透水性小的土層之下,以防填土內形成水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