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天安門公車上書!菜市口六君蒙難(27)(3 / 3)

康有為曾把他的建議同世鐸的“變通辦法”其要點做了一番對照,他指出:

所請選天下通才二十人置左右議製度一條,乃改為選翰詹科道十二人,輪日召見,備顧問,於是製度一條了矣……我所請開法律局,定為每部派司員,改定律例。夫司員無權無才,無從定之,又非采萬國憲法,與我本意大相反矣……此折又皆成虛文矣。

開製度局是光緒帝籌劃維新變法的核心問題,也是決定變法深度的中心內容,光緒帝竭盡全力希圖付諸實行,以慈禧太後為總後台的大小頑固派和守舊官吏紛紛站出來抵製,以流產告終。因為維新派處於無權地位,光緒帝皇權的力度還達不到衝破頑固派的壁壘使其脫穎而出,為此,一係列的改革項目也因為沒有開製度局和十二分局作為支柱而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王照事件

維新變法運動每邁出一步,都遭到守舊勢力的重重阻撓。

康有為是維新派人士的領袖,自倡議維新,主張變法以來,他成了頑固派和守舊官僚攻擊誣陷的眾矢之的。

首先,禮部尚書許應6在五月四日(6月22日)上奏折攻擊康有為:

逞厥橫議,廣通聲氣,襲西報之陳說,輕中朝之典章。其言既不可行,其居心尤不可測,若非罷斥驅逐回籍,將久居總署必刺探機密,漏言生事,長住京邸,必勾結朋黨,快意排擠,搖惑人心,混淆國事,關係非淺。

光緒帝不但沒有理睬許應6的彈劾,反而責他“該尚書嗣後遇事務當蓋加勉勵,毋負委任。”接著頑固派頭目軍機大臣剛毅指使許應6去收買禦史文悌上奏折,再次彈劾康有為。文悌寫了疏奏呈進光緒帝,“軍機剛毅得折甚喜,以為必去康有為。”不料皇上閱折大怒,謂文悌受許應6指使,將革職,經剛毅求情,才令回原衙門行走。

頑固派抓住康有為大做文章,光緒帝采取了針鋒相對的方針。8月2日發生了許應6阻撓主事王照上書言事事件,為了掃除維新運動的障礙,光緒帝也抓住許應6開刀,煞煞頑固派的囂張氣焰。

許應6,廣東番禺人,任禮部尚書,掌握科舉大權。他竭力反對新政,阻撓變法,曾遭禦史宋伯魯、楊深秀的參劾,光緒帝命他按照所參各款明白回奏。許應6在回奏中,混淆視聽,借題做文章,大肆詆毀康有為。8月2日禮部主事王照上書陳事,請光緒帝遊曆日本等內容。此折交禮部尚書懷塔布和許應6代為呈遞,為許應6、懷塔布所拒絕。王照複交禮部侍郎?岫、溥廷頁代遞又遭拒絕,他又具呈劾堂官阻遏,聲言如不予代遞即往都察院親遞,懷塔布、許應6才勉強允諾呈遞。許應6又劾王照“咆哮公堂,藉端挾製”,並聲稱日本多刺客,請皇上遊曆日本是置皇上於險地,請加懲治。王照乃禮部小官,他傾向變法,其上書內容除請光緒帝奉皇太後巡幸中外,其他內容不甚緊要。然光緒帝抓住這事件做文章,顯然是為打擊頑固派找一借口而已。9月1日上諭軍機大臣:

朝廷開言路,本期明目達聰,邇言必察,前經降旨部院司員有條陳言事件者,著由各堂官代奏,毋得拘牽忌諱,稍有阻格。誠以是非得失,朕心自有權衡,無煩該堂官等鰓鰓過慮也……懷塔布等均著交部議處,此後各衙門司員等,條陳事件,呈請堂官代遞,即由各該堂官,將原封呈進,毋庸拆看。王照原呈著留覽。

頑固派也知道光緒帝把懷塔布和許應6著交部議處,是殺雞儆猴,作為打擊阻撓變法行為的突破口,進而由此帶出一連串事件,把阻格勢力壓下去。老奸巨猾的軍機大臣徐桐糾集一些守舊官僚上奏折,企圖堵塞缺口,避重就輕,不了了之。他們“應議”後在七月十九日奏稱:

查律載,應奏而不奏者杖八十,係私罪降三級調用等語。此案禮部尚書懷塔布等,於司員呈請代遞條陳,狃於積習,欽奏諭旨均交部議處。應將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左侍郎?山由,置左侍郎臣部右侍郎徐澮灃,右侍郎宗室溥廷頁,置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曾廣漢,均照事應奏而不奏者私罪降三級調用例,議以降三級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