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搖搖欲墜紫禁城!萬國旗升天安門(22)(3 / 3)

華工在海外屈辱、悲慘的境遇,是同中華民族近代悲劇分不開的,也完全是由於清朝政府不能給予它的人民以切實保護,反而以條約的形式承認西方侵略者販賣人類血肉的野蠻行徑造成的。成千上萬的華工漂流海外,受到極不人道的虐待,血肉之軀飽受淩辱與殘害。

中國的神聖領土也被列強侵占。廣闊富饒的東方有億萬炎黃子孫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家園,蘊含著無數的寶藏。在列強的眼裏,中國是一塊令他們垂涎欲滴的肥肉,必欲分食而後快。欲壑難填的侵略者們逼迫清朝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以條約的形式肯定了他們對中國南疆、北疆的侵略行徑。

英國在使香港成為自己的囊中物之後,便又開始覬覦九龍半島。九龍半島的尖沙嘴一帶東北負山,西有急水門、雞踏門,東有鯉魚門、佛堂門,西南則有大嶼巨島。早在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侵略者義律就看中尖沙嘴,並無恥地提出要求割讓,遭到拒絕。但由於清朝政府官員愚昧昏庸,竟以為尖沙嘴和官湧的炮台孤懸海外,不足禦侮,下令撤防。英國侵略者占領香港後見此處無人防守,便占領炮台,後將炮台拆毀。1847年,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西馬糜各厘提出占領九龍半島的主張,以為這樣既可為香港提供安全保證和必要的供應,又能獲得在台風季節惟一的避風港。

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九龍的命運岌岌可危。英國侵略者向英國政府建議占領九龍,而對華戰爭正是實行占領的良機。“如果它在我們手裏,對於英國船隻是有利的;反之,如果另一個歐洲國家占有了它,不僅會危害我們的船隻,還會危害香港市鎮本身。”1858年,英國駐香港總督包令表示完全讚同英國侵占九龍的計劃,認為“占據這塊對中國人毫無用處的土地,對我們價值極大。這不僅是出於軍事意圖,而且是出於商業、保健和警務等方麵的意圖。”1859年,駐華公使卜魯斯在香港多次與香港輔政司馬撒爾密謀占領九龍半島的問題,並在離港的那天,還要馬撒爾為他擬出一個有關九龍半島的備忘錄,作為與清朝政府談判的依據。

1860年初,英國侵略者近萬人陸續來到香港,很快就在九龍半島尖沙嘴登陸,武裝占領九龍半島,使之成為英國侵略者的軍事基地。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巴夏禮以九龍有不法之徒和其他壞分子聚居為由,致函兩廣總督勞崇光要求租借九龍。勞崇光被迫同意將今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領土和昂船洲租讓給英國。在要簽訂中英《北京條約》時,額爾金忽然提出要增加三條,第一條就是割取九龍,所以《北京條約》中明確規定九龍司的這部分領土,由永租改為割讓,歸英屬香港界內。爾後,英國人以此為據點,不斷地私自擴充地界,蠶食中國的神聖領土。

沙俄是列強中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一個國家,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不斷提出新的領土要求。中俄《天津條約》簽訂之前,普提雅廷出使中國的目的就是要割讓中國的黑龍江右岸和烏蘇裏江地區。與此同時,沙俄集結大量的軍隊,準備武力脅迫清朝政府接受其無恥要求。除炫耀武力,進行恫嚇外,沙俄還利用英、法侵略者攻占大沽口等時機,逼迫清朝政府先後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天津條約》。中俄《天津條約》簽訂時,普提雅廷尚不知道《璦琿條約》已經簽訂,所以在《天津條約》中隻規定:將從前未經定明邊界,由兩國派出信任大員秉公查勘,妄圖通過勘界來進一步掠奪中國的神聖領土。但是清朝政府拒絕接受中俄《璦琿條約》,堅持《尼布楚條約》劃定的邊界。

在英、法侵略者逼迫清朝政府分別簽訂《北京條約》之後,俄國駐華公使伊格那提耶夫乘機迫使清朝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承認中俄《璦琿條約》,並且將烏蘇裏江以東40萬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由中俄兩國共管劃歸俄國。沙俄通過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不僅割占我國東北烏蘇裏江以東大片領土,而且強行規定了中俄西部邊界走向。中俄兩國未經劃定的西部疆界順山嶺走向、大河流向及現在中國常駐卡倫路線而行,即從沙賓達巴哈界牌起,往西直到齋桑淖爾湖,再由此往西南,順天山之特穆爾圖淖爾,南至浩罕邊界。這就為沙俄進一步侵占我國西北地區大片領土製造了條約依據。此後,沙俄確也援引中俄《北京條約》關於中俄西段邊界的條款,逼迫清朝政府訂約割地,不斷地鯨吞中國領土,對中國邊疆地區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

外國侵略者還通過不平等條約取得在長江一帶各口俱可通商的權利,即長江航行權,從此中國最大的內河的航行權,開始落入洋人之手。侵略者們為了控製中國內河航運事業,在掠奪航行權的同時,還奪取了洋貨進入內地銷售和中國原料從內地輸出減稅、免稅、限定內地稅則等特權,並且紛紛成立輪船公司,直接經營、控製中國內河航運事業。1862年,英國人開辦“旗昌輪船公司”,經營起沿海及長江航運業來。五年後,英國人設立“中國航運公司”,準備插手長江航運。這些外國輪船、航運公司還在長江兩岸租建儲貨倉庫,修築客貨上下碼頭,給中國社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橫行於中國長江等內河的外國船隻,既為本國和其他國家向中國傾銷洋貨服務,又為掠奪中國廉價的原料效力,還包攬各地的乘客和中國貨物的運輸,給中國民間航運業造成壓力,阻礙、摧殘了中國近代航運事業的萌生、發展。

而洋貨也順著長江等內河,從通商口岸湧向內地城鄉,使越來越多的傳統手工業和家庭副業破產;而中國豐富的物產又沿著江河被侵略者們掠奪而去。中國就這樣逐步淪為列強的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供應地。中國的大門被進一步打開,平民百姓更加貧困,社會經濟受到破壞。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列強還利用在中國可以到內河航運的特權,極力向內地城鄉進行政治侵略、軍事滲透。而外國人到中國內地通商旅行權利的獲得也可以幫助列強達到這些目的。

隨著牛莊、登州、台灣、潮州、瓊州、漢口、九江、鎮江、淡水、南京、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侵略勢力從東南沿海五口擴展到北至牛莊,南至瓊州,東至台灣,內至漢口的廣大地區。他們不僅攫取了沿海貿易權、免稅權、噸稅減輕權、減低關稅權等特權,而且還可以使各國兵艦開入中國領水遊弋巡查。同時,他們還擴大了領事裁判權,奪取了片麵解釋不平等條約的權利。凡此種種,都進一步加速近代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

列強在中國又一次“勝利”了,中華大地在顫抖,中華民族在呻吟。但是,生活在東方這個文明古國中的人民並沒有沉淪。悲慘的境遇,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這一道道緊勒雙手、臂膀、身體的屈辱的繩索,使他們漸漸地從古老的夢幻中醒來。中國人的世界觀發生著越來越大的變化,開始了引進、移植西方器物,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的種種實踐。

(摘自《紫禁城秘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