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搖搖欲墜紫禁城!萬國旗升天安門(13)(3 / 3)

法國政府談判代表要求解決長江對外國貿易開放的問題,清朝政府談判代表認為,隻有在長江地區結束對太平天國起義軍的討伐以後,才能談得上長江對外國貿易開放,並保證說,隻要軍事行動一結束,雙方便能就這一問題簽訂新約。但是法國政府談判代表則堅持現在雙方正在談判簽約,所以最好是把這個問題解決好,法國當局擔保對於即將討伐太平天國起義軍的地區,一律不發通行證。清朝政府談判代表也隻好答應。

法國政府談判代表提出增加開放包括天津在內的一些港口的要求。清朝政府談判代表拒絕開放天津港,並引英國人的例子,說明他們已經放棄此項要求。法國政府談判代表表示不相信中方的這說種法,因為在中國給額爾金的照會中還曾特意把天津提出來作為外國使節可能的居住地。清朝政府談判代表於是說:天津為貧瘠之地,實在是沒有什麼買賣可做。可是法國政府談判代表繼續堅持要開放天津。清朝政府談判代表無奈,隻好說:英國人已經接受由山東的登州代替天津。因此他建議法國在瓊州、潮州以及泉州、台灣、淡水三個港之中挑選一個。怎奈法國政府談判代表獅子大開口,要泉州、台灣、淡水三港全部開放。清朝政府談判代表被嚇得怪叫起來,一口拒絕全部開放,但是交涉的結果卻使法國政府談判代表比較滿意,因為台灣和淡水被答應開放了。接著,法國政府談判代表又要求開放乍浦、南京和漢陽,有的雖然遭到拒絕,但是他仍以法國全權大使的名義保留他的要求,或堅持法國全權大使的意見;並保證隻有在南京不再被太平天國起義軍占領後,才發放通行證,不過他希望在條約中能夠提到南京的開放問題。

對於法國商人可以前往中國內地購買中國物產這一條款,清朝政府談判代表竭力反對。雙方爭執不休。結果,法國政府談判代表放棄了這項要求,但是卻以一項關係海關稅鈔的輔助性最惠國條款作為代替。法方之所以同意放棄這一條款而答應以其他條款來代替,是因為法國全權大使葛羅極有把握英國全權大使額爾金一定會堅持把這一條款寫進中英條約,那麼法國不是同樣可以受惠嗎?因為遭到清朝政府談判代表的激烈反對,在北京駐紮使節這一重要問題上,法國政府談判代表效法了美國人的做法。要求規定凡有法國特派欽差公使等予以詔敕前來中國者,或者有本國重要事物需要辦理,皆準進京僑居。但是假如將來清政府允許其他任何條約國家以使節常駐北京的權利,法國也立即享有同樣的權益。

對於法國政府談判代表提出的開放長江沿岸地區等要求,清朝政府談判代表覺得無法接受,並且態度十分可憐地請求對方不要做得太過分了。他說:“可以向一個人提出許多要求,可以嚴厲地要求一個人割下他的手,割斷他的腿,然而總不能要求剖開他的肚子。”而事實上,法國政府談判代表不僅不滿足於向中國提出許多侵略要求,而且也不滿足於割下手,割斷腿。他們不惜動用武力,將戰火一直從南方燒到北方,目的就在於剖開中國的肚子,直捅中國的心髒,吸吮脂膏,敲榨骨髓,滿足自己的貪欲。在狡猾、凶惡的列強麵前,一向騎在中國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封建王朝的權臣官僚們變得軟弱、怯懦,以致為了西方侵略者們的最大利益而不得不同意剖開自己的肚子。在談判的過程中,清朝政府談判代表也想不把北京定為換約地點,並進行了一些爭論,但是法國政府談判代表卻絲毫也不讓步。本來,中法條約經過六次談判,到6月23日已經議妥,24日便可以簽字。但是此時中英條約談判仍在進行,法國全權大使葛羅為了表示對他的盟國的謙遜,硬是將條約簽字一直推遲到中英《天津條約》簽字之後。

如果說清朝政府談判代表在同俄國公使、美國公使和法國政府談判代表等的談判中,受到相當嚴重的壓製、威逼,蒙受過巨大羞辱的話,那麼這和他們與英國政府談判代表交涉時所受到的一切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在中英《天津條約》談判過程中,最早進行了工業革命的英國人的後代,竟然毫無顧忌地大施淫威,踐踏人類理性。在他們看來,隻是根據本國的訓令,提出各種條件和要求,施展各種手段來逼迫清朝政府談判代表承允,根本就用不著舉行什麼談判。事實也正像英國全權大使額爾金自己所說的那樣,“由於手槍正對準咽喉,所以欽差大臣們也隻得接受英國的全部要求,於是他們同意開放揚子江,外國使節長期駐節北京,以及還有英國商人得以深入內地各處,並在商品產地做買賣。”

李泰國和清朝政府談判代表們的第一次會談於6月6日舉行。中國方麵實際擔任談判的是卞寶書。除公使駐京和內地通商兩項外,中方答應了英方的全部要求。卞寶書說:鹹豐皇帝決不會允許公使駐京,請李泰國勸額爾金放棄這一點。李泰國說,關於別的問題,他可以向額爾金進言,關於這個問題,他隻能三緘其口。卞說鹹豐皇帝寧可一戰,也決不肯在這些問題上讓步。英國政府談判代表則態度蠻橫地表示:如果說開戰英國方麵寧願現在就一決勝負。但是英國人確信中國皇帝最後一定會屈服。與其落得日後北京城內駐滿外國軍隊,倒不如現在就爽爽快快地答應英國方麵的要求。所以,桂良等人向鹹豐皇帝奏稱:“必須允其進京駐紮,方能在津議事,否則仍直帶兵入都。”隨後又補奏:“若不準所請,不但英夷自行帶兵進京,且恐別生枝節。”鹹豐皇帝被這樣的危言聳聽所嚇倒,雖認為最好還是“消弭進京之請”,但也不得不下令說:“可告以速將各款議定妥協,並將兵船退至攔江沙外,然後再議進京之事……各國向無進京之例。此次應行禮節,亦須彼此商定,按照中國禮節。”

7日雙方談判時,桂良還在討價還價。他告訴李泰國,並不反對英使入京,但是對於四國使節進京,則不能答應。桂良懇求李泰國設法妥協,把這個問題至少暫時放棄。8日,卞寶書交給李泰國一份備忘錄,將英方所有要求都或多或少地否定了。如以在沿海地區新開兩口代替內地通商等。李泰國說,這個無關宏旨,重要的是立即給予確切的答複。在聽完桂良辯解後,李泰國接著講,他要求桂良使他立即帶回一個確切的答複,因為繼續拖延是沒有好處的,而且軍隊已在來天津的途中。聞聽此言,桂良立即退席,去與他的同僚們商量。過了一會兒,桂良出來說,完全接受李泰國的意見。李泰國得寸進尺,要求將這個消息,最好用書麵的形式通知額爾金。桂良於是請李泰國明天來協助起草這封信,李泰國當然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