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歲月滄桑天安門!天運人事盡其中(8)(3 / 3)

當時正是六月三伏天,烈日當空,烤得地上發燙,熱氣蒸人,缺陰斷水。

諸臣長時間跪伏庭院,口幹肚饑,汗流浹背,苦狀難以形容。由早晨跪至中午,昏倒者達十數人,刑部主事何鉞、順天推官周臣當場熱死,而劉瑾無動於衷,反而命內監將昏倒者拽出去。

內監黃偉不忍看下去,麵對群臣大聲疾呼:“書中所言,皆為國為民,好男子死即死耳,何嫁禍於他人?慨然承之,不烈丈夫哉!”他的一番話,表示了部分內監對劉瑾專權的不滿,卻受到劉瑾的訓斥,並揚言:“是何好男子,不露章,乃匿名,匿名固死也。”

奉劉瑾命監視諸臣的內監李榮,十分同情諸臣的處境,他背著劉瑾讓群臣起來休息,並讓小太監送水瓜給諸臣,以解幹渴之急。

劉瑾對黃、李二太監的行為十分惱怒,他下令解除李榮內監之職,將黃偉謫至南京。百官在將近一天的罰跪後,並沒有供出寫匿名書的人來。劉瑾氣怒之下,命錦衣衛將跪伏奉天門的文武官員300餘人全部逮捕入獄,造成了武宗即位以來的特大冤獄。

300多廷臣被逮入獄,震動了整個北京城,激起了廣大市民的憤怒。

許多市民自動做好飯菜送至監獄中去,有的醞釀罷市,以抗議太監專權和救援被捕官員。北京的政局一時動蕩不安,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當時朝廷有一位閣臣,叫李東陽,為了避免形勢進一步惡化和拯救被捕官員,急上疏武宗皇帝。疏中言道:“匿名文字,出於一人,其陰謀詭計,正欲於稠人廣眾之中掩其形跡,而遂其詐術也。各官倉卒拜起,豈能知見。況一人之外,皆無罪之人,今並置轡練,互相驚疑;且天時炎熱,獄氣熏蒸,若拘攀數日,人將不自保矣……望特降綸音,先行釋放,而後密加體訪,置之典刑。”

李東陽是武宗初年惟一留下的閣臣,他既不死心投靠劉瑾門下,也不敢公開與劉瑾對抗,是一個明哲保身的和事佬。他的奏疏中,既不敢說劉瑾的一個不字,又想將群臣從獄中救出。

社會的壓力,李東陽的奏疏,正好給劉瑾一個台階下。同時,劉瑾已微聞書寫匿名書者不是廷臣所為,而是出自內監之手,也就順水推舟,將300餘官員從獄中放出。對匿名書事件也就不再追究,以不了了之而告結束。

這件事,反映出武宗朝政治的腐敗和黑暗,也說明明代宦官專權蠻橫到了何等地步。至於匿名書是否出自內監之手,還是劉瑾有意製造匿名書事件而陷害群臣,這還是一個曆史疑案。

短命皇帝明光宗,恣情縱欲紅丸喪

在明朝的16個皇帝中,有一個執政才一個月就死去的皇帝,他就是明光宗。

明光宗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八月一日登極,九月一日即死去,是明朝在位最短的一個皇帝。

明光宗讀書較晚,文化修養也不高。在做皇帝前的39年中,他一直在壓抑、孤獨和苦悶中度日。

明光宗即位後,沒有什麼更新朝政,施展治國才能的宏大抱負。如果說他的一朝還有什麼可以稱道的話,那麼隻能舉出兩件。

其一是在他父親去世的第二天,遵奉遺詔,宣布發內帑銀200萬兩,犒賞邊疆將士,罷除天下礦監稅使,起用萬曆年間諫言獲罪諸臣。這些舉措無疑大得人心。

其二是改變了內閣浙黨專權的局麵。萬曆後期,浙黨首領方從哲秉政七年,而最後的三年時間,內閣中隻有他一人。

光宗八月一日登極後,從八月五日至二十一日,先後起用史繼偕、何宗彥、劉一火景、韓火廣、朱國祚等人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與機務,同時召還萬曆時曾羽翼過自己的致仕內閣大學士葉向高。這些人中,當時在京師的隻有劉一火景、韓火廣。兩人都是東林黨人。劉、韓入閣,使方從哲的勢力有所削弱,為天啟初年東林黨人一度參政創造了條件。

光宗致命的弱點是惑於女寵。在做皇太子期間,為了尋求精神寄托,便沉湎酒色,恣情縱欲,因而妃嬪很多。

光宗即位後,內廷最活躍的人物要算鄭貴妃和西李。鄭貴妃是神宗寵妃,神宗去世前,留居乾清宮,此時尚未移居。

她是一個頗有心計的女人,深知光宗底裏,為了鞏固在後宮的地位,就從侍女中挑選8名美姬進獻。這八名美姬個個能彈會唱,纖巧動人。光宗欣然收納,如醉如癡,早把萬曆時的前嫌忘在腦後。

她又竭力籠絡西李,僅僅數日,居然膠漆相投,無所不言。貴妃想做皇太後,西李想做皇後,於是由西李出麵,向光宗懇請。光宗最初還有些猶豫,但怎經得寵幸再三乞請,便含糊應允。一日挨一日,仍未下冊立的諭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