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賊勢極大,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及革左五營,兵威極重。主角雖帶大軍,但任憑陝西糜爛,李岩怒爾問之。言糧食不足,是以賊旋撫旋叛,莫不如破而後立。李岩無奈,隻得從之,被授為西安知府。時陝西各路求援信雪片一般的飛來,但主角大軍不動,隻回信請帶印及親信至西安,有消息相商。
各路隘口有兵堵住,信使無法至北京。全被截回西安。諸路縣府無奈,隻得來至陝西,全被主角扣下。其間有談賅主角者,主角盡不理,令柳如是用各路官員筆法,向朝庭發各地消息。
洪承疇至陝西,見毛東珠,心中不喜。對方一來是女,二來與主角關係密切。時沈世魁還少著,遂調沈來。皇太極見主角被調走,大大鬆了一口氣,也回兵清境。
紅娘子帶著騎兵至商洛山中,又征附近青壯,練兵發槍。形成遊擊之勢,每隊三千人,用心腹控製。於各路隘**彙處,準備幫助各路隘口守衛。
毛東珠離開皮島,至西安與主角彙合。時各處糜爛,開始時,李自成等人開始時為自以為沾沾自喜。在陝西爭王爭霸,三月後,查覺事情不對。麾下人馬眾多,但卻無糧。賊勢愈困。李自成幾次突破陝西,兼之有紅娘子和主角的幾路人馬攻擊,終於無功。幾次之後,遂發兵攻擊西安。
主角仍取憑城用炮之法,死守西安。賊退也不管,時糧盡,李、張、羅等人無計可施。決定發狠向湖北轉近,時冬季剛過,主角知道破爾後立之時到來。親率大軍,往攻李自成。三十晝夜不解甲,死打李自成。連續十戰,終於在秦良玉的白杆兵的幫助下,擒獲李自成。
自成欲降,用主角以賊破清之法。主角不從,令斬自成。再攻獻忠與汝才,獻忠終降,主角收李定國,來換獻忠之命,獻忠從之。李定國入麾下。羅汝才帶著一百多個老婆**而死。
賊平,主角終於達到了破而後立的境界。乃於陝西屯田,陝西一片生機。
時沈於義州,學主角的作法,壓迫朝鮮。終於引起暴亂,朝鮮殺沈,與後金溝結。令後金進軍於義州,祖大壽大驚,告之承疇,引起鬆錦大戰。
鬆錦大戰敗亡,洪入清兵之後,天下震動。崇禎又想起了主角,令主角至北京。主角以身患重病為名,不肯入京。崇禎大罵主角乃是唐朝藩鎮,但遼東之事糜爛,崇禎無奈。隻得嫁長平公主。
主角不入北京迎親,崇禎隻得找到與主角有舊的盧象升,令其為賜婚使,使得主角尚公主。主角帶大軍於京城外,迎娶公主。在盧象升的勸說下,這才迎娶公主。
新婚第二天,主角想到吳三桂之事。去找柳如是說此事,柳吃醋。但還是告知說已入田國丈府,主角派人去田國丈府去要陳圓圓。田國丈不同意,主角本打算再費些功夫。卻沒想到自己的驕兵悍將,直接衝入田國丈府,把陳圓圓搶走。
崇禎聽說此事怒不可遏,長公主勸他看開些。再見主角,長公主本以為會受辱,結果發現主角認陳圓當義妹,長公主極為奇怪。主角連夜調兵,令紅娘子出兵古北口,李定國出兵喜峰口,兩路左右攻擊蒙古漠南之朵顏三十六部。
宿命之相逢,主角帶人馬至山海關,於酒席間安排陳圓與吳三桂相遇,兩人果然是天生宿命。吳三桂茶飯不思,終向主角要求娶之,主角假意生氣,因吳三桂已有妻子,最後乃以平妻之禮嫁於吳。
穩定吳三桂後,在毛東珠的幫助下,帶五千軍至朝鮮,乃取清兵以前攻朝之法。朝鮮向清求助,主角搶先一步聯絡李昊,兩人一內一外,破朝,逼李宗傳位。同時盡發朝鮮大軍,攻清之援軍,斬濟爾哈朗。平朝之後,令郝大忠守朝鮮,還歸山海關。發兵攻至寧遠。
主角按兵不動,死圍寧遠。眾人皆勸,但主角卻是堅持己見。清兵怕主角不顧寧遠,反攻大淩河,由皇太極親帶兵馬守大淩河畔,雙方進入僵持階段。
時大明地瓜盛世,糧草充足,又有海路毛東珠從朝鮮調糧,主角在寧遠一守就是整整一年,耗得清兵國力消退。
時紅娘子和李定國,在漠南草原連戰連捷,以前秦軍功之法,如趕羊一般掀動蒙古各部落之間的仇恨。更以主角之計,不攻清朝及與其交好的科爾沁。反攻漠北,橫掃草原。
皇太極得知蒙古之亂,大為緊張,時兵力不夠,隻能以多爾袞帶兵攻擊朝鮮,郝大忠穩紮穩打,在李昊的幫助下,以整個朝鮮之力與清兵抗衡,更以上國之民誘之,以人命換人命之戰法,逼得多爾袞無法前進。
羅汝才始終念著主角答應他的遼東女人,在他的強力要求下,把他派到皮島。在清地與吳六奇展開了遊擊戰。羅充份發揮了賊軍的作風,連戰連捷,其間更喬裝入沈陽,擄走莊妃。氣得皇太極留了一鼻子的血,但卻不敢動。
多爾袞困於朝鮮,無奈之下,扶持朝鮮二王子,與李昊抗衡。清與明對峙近兩年,油盡燈枯,皇太極發狠之下,趁漠南空虛之時,親引精兵一萬,攻入明朝腹地。
崇禎見清兵又入,大為緊張。令主角回援,主角不從,言清乃強弩之末,隻要不破北京,各路軍一至,清兵立退。崇禎一日十二飛詔,主角均不理。崇禎大罵主角是曹操,命大公主暗殺主角,以皇命奪兵權。
各路勤王大軍到北京,進京後,崇禎抓左良玉,令主角回兵,仍不從。更當王承恩麵言,他若回,兩人均死。存於外,則兩人皆活。
時江南諸路恨主角恨的要死,在東林黨的號召下,主角曹操之名,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軍中亦有傳言,但主角仍不動。
皇太極見各路勤王大軍均至,幾戰無功,逼退不了主角,無奈之下,隻得退兵,其間又向崇禎爭臣,請和。崇禎好大喜功,允之,然主角仍不和。
在崇禎幾次三番的密令之下,大公主終於決定殺死主角。但卻怕遼東一中糜爛,主角與洪承疇一樣也降清。乃取幾步走,首先把目標放於吳三桂頭上,以遼東總督之職和遼東城內祖大壽之性命誘之。又找吳六奇,以登萊巡撫誘之。見羅汝才,為其尚公主。以朝鮮王去說郝大忠。與此同時,崇禎放張獻忠,令說蒙古李定國,愈除去紅娘子。
大公主之舉動,主角均查知。除了派人去紅娘子身邊外,聲色不動。幾夜後,陳圓圓夜至,言奉吳三桂之命,要主角小心大公主。卻是吳三桂原本意動,但卻被陳圓幾語說服。主角應陳圓圓之請,答應放祖家生路。
時李定國在張獻忠的勸說下,進退兩難。他與紅娘子如姐弟一般,氣極生病。張獻忠以崇禎聖旨接掌軍權。反被紅娘子包圍,眾兵心無戰意。張獻忠被擒。李定國又以性命求保張之命,終於沒斬。
主角以召開軍事會議為名,令各路統軍大將齊至山海關。時各路均以為吳三桂被說動。在主角動身至會場前,羅汝才親見主角,言出大公主之事。又有郝大忠來,主角仍不動,大公主下毒被識破,擒之送還北京。乃於會場在吳三桂的幫助下,擒殺吳六奇。
半年之後,遼東糧盡,祖大壽在吳三桂的勸說下,終於投降。祖寬請主角處罰,但主角卻一笑了之。時清,國力消覺。主角大軍合圍,連下沈陽,遼陽,開原。三月之內,盡拔清取明之地。將皇太極等人圍至赫拉木圖。
皇太極求降不成,舉眾與奴爾哈赤之陵**。遼事遂平。主角平遼之後,盡發大軍回明。崇禎驚慌之下,封主角為遼東王,不從。無奈,崇召各路大軍。
時江南在東林黨的號召下,於廣州等地購買槍炮,又雇佛朗機之宮,與盧等一起攻主角,幾戰之後,盡滅於北京城下。抓獲盧、錢等,卻不殺。幾人請死,不從,設宴言以觀後效。
各路大軍退敗,崇禎困守孤城。大公主在王承恩的帶領下,求見主角,問其意為曹操,又或是周公旦。主角靜默而對,言為曹操,但保留大明旗號,請崇禎退位。大公主大哭而歸。
崇禎卻表現的極為堅強,乃傳位於太子,正打算自盡時。牛金星卻來訪,言說主角之言,若他死,則明滅。崇禎深恨牛金星,他就是在他的一步步的逼迫下,對主角漸生嫌疑。但牛卻哈哈大笑,言此為崇禎個性。
時太子即位,主角帶盧象升等進殿,盧等大罵主角。主角唾麵自幹,以孟子之言君輕民重說之。主角自帶丞相之職,約定眾人,乃取君主立憲製,盧等為保大明江山,無奈從之。主角以盧為司法者,又請出孫承宗為立法者。時三權分立,但所立之法,不得張顯皇權。
錢候等以理學為名,表麵上同意主角之意,暗地裏卻偷偷聯係開封府福王,於南京建立後明政權。
主角並未征討,乃取自己建田之理想,開民智,約定十年後,再與後明定輸贏。
主角廣開言路,尊政為民。開學校,不到十年,北方安定,各路商人紛至,軍強民壯。十年後憲法立典紀念日後,主角約見盧象升等諸人。言十年之得失,主角神彩飛揚,盧無言以對。隻得以憲法中所規定的兩屆之期,氣主角。主角大笑退位,令毛東珠於天津接他自己。盧問主角,為何如此就退位。難道不怕倒退嗎,主角言民智已開,無法倒退。又問主角去向,言為東有日出之國,將來或許為禍,為三百年後解除後患,去也。
主角走後,崇禎果想複位,但卻未能成功。時南方環境極差。盧象升引軍南征,一戰功成,天下又歸為一統。
………………………………………………………………………………………………
所有內容全部發出,也算為本書告一段落。雖未完本,但把大綱內容發出來,也勉強算是完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