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總論(一)(1 / 1)

(內容提要)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依據,采用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麵、綜合、連續、係統的核算與監督,並向有關方麵提供會計信息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包括進行會計核算和實施會計監督兩個方麵。會計核算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也稱反映職能。為各有關方麵提供會計信息的功能。會計監督職能也稱控製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對象經濟業務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

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沒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種信息,監督就失去了依據;而會計監督又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障,隻有核算、沒有監督,就難以保證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

會計的對象是指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通常又稱為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包括各特定對象的資金投入、資金運用、資金退出等過程。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進行會計核算時的前提條件,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會計核算的四項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關係。會計主體確立了會計核算的空間範圍,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確立了會計核算的時間長度,而貨幣計量則為會計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沒有會計主體,就不會有持續經營;沒有持續經營,就不會有會計分期;沒有貨幣計量,就不會有現代會計。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指進行會計核算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則和要求。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製度》的規定,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主要有客觀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相關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權責發生製原則、配比原則、曆史成本原則、謹慎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重要性原則。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它包括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反映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收入、費用、利潤)兩類。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控製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所有者權益是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人;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和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各項耗費;利潤是指企業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有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等。

會計等式表明各會計要素之間的基本關係。

(一)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二)收入―費用=利潤

(練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持續經營假設的是?

A將為生產產品而耗用的原材料費用全部計入本期產品成本

B將為產品生產而購進的固定資產成本全部計入本期產品成本

C將職工工資一次性發放給職工

D將應收而未收的收入全部作為本期收入

2.在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確定會計核算空間範圍的是?

A會計主體

B持續經營

C會計分期

D貨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