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年羹堯:年大將軍,震懾西陲(1 / 2)

年羹堯(公元1679~1726年),字亮功,號雙峰,清朝軍事重臣。原籍鳳陽府懷遠縣(今屬安徽),後改隸漢軍鑲黃旗,同進士出身,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入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真可謂位極人臣。

自幼讀書,良師引導

雖然年羹堯以武功著稱,建功沙場,但他卻是自幼讀書,頗有才識,這還得從他小時的良師的正確教育引導談起。

年羹堯少年時代驕橫傲慢,不肯讀書,動不動就打老師。家裏先後給他請過三個老師,都被他打跑了,這樣一來,再也沒有人敢到他家教書了。年羹堯的父親很是憂慮,無可奈何,隻得張榜招聘老師,可一晃幾個月過去了,仍不見一人前來應聘。這一天羹堯父親正在堂上發愁,忽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先生來訪,表示願意應聘。羹堯父親說:“感謝先生的好意,隻是我這不肖的兒子惡習難改呀!”老先生滿不在乎地回答:“我早就聽說了。沒關係,就讓我試試看吧!”

羹堯父親見老先生態度堅決,大喜過望,當即留他在府上住下,並囑咐羹堯好好聽老師的話,不得再恣意妄為。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新老師剛來了兩三天,年羹堯便逃開學了。老先生裝作不知,也不去管他。就這樣過了三個月。一天,老先生關起門來拉胡琴。忽然,羹堯推門進來說:“先生,我願學這個。”可是剛學了一會兒,他又不肯學了。一天,老先生又吹起胡笳來,羹堯和上次一樣,熱了一陣子,很快又涼了。

這樣又過了很多天,老先生忽然一反常態,在院子裏練起拳棒來。這下子可逗起了年羹堯的興趣,看來看去舍不得離開。老先生說:“聽說你力氣大,善搏鬥,找幾個人比一下怎麼樣?”年羹堯當然滿口答應,隨即叫來16個身強力壯的仆人跟他比試。隻見他棍子一揮,如風似火,16個人全跌倒了。老先生微微一笑說:“你敢和我比試嗎?”羹堯猶豫了一會兒,真的與老師交上了手。誰知還不到一個回合,老師就不見了。羹堯好生奇怪,猛回頭,發現老師正站在他身後呢!他自慚形穢,“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一再要求老先生教他拳棒。老先生拿出一卷書交給羹堯說:“你先認真讀讀這卷書吧!”羹堯迷惑不解地問:“我學的是搏鬥,讀書有什麼用?”老先生回答:“學搏鬥,不過是打敗一兩個人,讀此書,則能打敗千千萬萬的人啊!”

年羹堯沉思片刻,覺得有理。從此以後,逐漸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康熙賞識,破格提拔

清聖祖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年羹堯中進士,不久授職翰林院檢討。翰林院號稱“玉堂清望之地”,庶吉士和院中各官一向由漢族士子中的佼佼者充任,年羹堯能夠躋身其中,也算是非同凡響了。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年羹堯遷內閣學士,不久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據清人所著的《永憲錄》記載,這時的年羹堯還不到30歲。對於康熙的格外賞識和破格提拔,年羹堯感激涕零,在奏折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圖報”。到任之後,年羹堯很快就熟悉了四川通省的大概情形,提出了很多興利除弊的措施。而他自己也帶頭做出表率,拒收節禮,“甘心淡泊,以絕徇庇”。康熙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始終固守,做一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