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州總管,擊滅東突厥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八月,突厥頡利可汗率10餘萬人越過石嶺,大舉進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唐高祖馬上命李靖為行軍總管,統率1萬多江淮兵駐守太穀,與並州總管任瑰等迎擊敵人。由於突厥來勢凶猛,諸軍迎戰多失利,任瑰全軍覆沒,唯李靖軍得以保全。不久,又調李靖為靈州道行軍總管,以抗擊東突厥。
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八月,唐太宗接受了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建議,決定出擊東突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以張公瑾為副,發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又任命並州都督李績、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為各道總管,統率十幾萬軍隊,分道出擊突厥。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正月,朔風凜冽,李靖率領000精銳騎兵,冒著嚴寒,從馬邑(今山西朔州)出發,向惡陽嶺挺進。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兵將相顧,無不大驚失色。他們判定:如果唐兵不傾國而來,李靖決不會孤軍深入,於是“一日數驚”。李靖探知這一消息,密令間諜離間其心腹,其親信康蘇密前來投降。李靖迅即進擊定襄,在夜幕掩護下,一舉攻入城內,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正道及原煬帝蕭皇後,頡利可汗倉皇逃往磧口(今內蒙古二連浩特西南)。李靖因軍功進封代國公,賜物600段及名馬、寶器等。在李靖勝利進軍的同時,李績也率軍從雲中(今山西大同)出發,與突厥軍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北)遭遇。唐軍奮力衝殺,把突厥軍打得潰不成軍。頡利可汗一敗再敗,損失慘重,遂退守鐵山,收集殘餘,隻剩下幾萬人馬了。
頡利可汗處於山窮水盡的境地,他派執失思力入朝請罪,請求內附,並表示願意入朝。唐太宗派遣鴻臚卿唐儉等前去安撫,又詔命李靖率兵迎頡利可汗入朝。李靖率兵抵達白道,與李績分析頡利可汗圖謀,決定乘勝追擊,遂率軍連夜出發,李績繼後而進。
李靖率軍進至陰山,遇到突厥斥候千餘帳,一戰而全部俘獲,命與唐軍同行。這時,頡利可汗見到唐使臣,放鬆了戒備。李靖前鋒蘇定方率領的200餘騎又乘著大霧,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帳7裏遠的地方才被發覺。如同驚弓之鳥的頡利可汗慌忙騎馬逃走,突厥軍也四散而逃。李靖大軍隨之趕到,殺敵1萬餘人,俘虜10餘萬人,繳獲牛羊數10萬隻(頭)。頡利可汗率萬餘人想北過大漠,在磧口受李績所阻,不能北逃,其大酋長皆率眾投降。不久,頡利可汗被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擒獲,並送到京師。東突厥從此宣告滅亡了。
“點評”
李靖軍功卓越。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曆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他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