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馬援:沙盤推演,軍史首創(3 / 3)

此戰,馬援“堆米為山”的沙盤推演是此戰取勝的重要原因,這在中國戰爭史上也是一個創舉,具有重要的意義。

平定西北,大獲全勝

漢光武帝建武九年(公元33年),馬援被任命為太中大夫,做來歙的副手,統領諸軍駐守長安。來歙對光武帝說,公孫述以隴西、天水為屏障,苟延殘喘;如果平定了這兩個地方,公孫述也就無所依憑了。光武帝同意了他的意見,並做了一係列的準備。

漢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劉秀親統大軍到隴城(今甘肅天水清水縣北),派遣馬援去招降了隗囂的大將高峻,收複了高平第一城。接著,來歙大軍攻下落門(今甘肅天水武山縣東洛門鎮),並揮帥北進,平定了武威。接著,來歙又在金城郡、隴西郡(今甘肅定西地區臨洮縣),大破先零羌人。至此,隴西基本平定,涼州通往西域的道路也通暢無阻,光武帝便班師還洛陽。

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西北羌族屢擾金城,光武帝任命馬援為隴西郡郡守。馬援一上任,便整頓兵馬,派步騎000人出征。先在臨洮擊敗先零羌,斬首數百人,獲馬牛羊1萬多頭,守塞羌人000多望風歸降。當時,羌族各個部落還有幾萬人在浩亹(ɡémén,治今甘肅永登西南)。占據要隘進行抵抗,馬援與揚武將軍馬成率精銳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羌人營地,羌軍大為驚恐,遠遠地逃入唐翼穀中,將精兵聚集北山堅守。馬援對山擺開陣勢佯攻,吸引敵人,另派幾百名騎兵繞到羌人背後,乘夜放火,並擊鼓呐喊,大獲全勝,斬首千餘級,但因為兵少,沒有窮追敵人。

在這次戰鬥中,馬援的腿肚子被箭射穿,流血不正。光武帝得知後,立即派特使前去慰問,賜給他000隻羊、300頭牛,他將朝廷的犒勞品,立即分發給部下。

馬援收複金城破羌後,將投降及歸服的客戶000多,各自返回舊邑,並統領軍民修繕城郭,建起崗樓,開渠引水,灌溉良田,鼓勵人們耕作牧畜,發展農牧業生產,郡中人民從此安居樂業。馬援還派羌族豪強楊封說服塞外羌人,讓他們與塞內羌族結好,共同開發邊疆。另外,對武都地方背叛公孫述前來歸附的氐人,馬援以禮相待,奏明朝廷,恢複他們的侯王君長之位,賜給他們印綬,光武帝全部照準了。從此,金城破羌以西,各民族和睦相處,過著和平生活,共同建設邊疆。

談論兵法,不謀而合

馬援在隴西郡作了六年太守,業績卓著,以後就調回朝廷。馬援回到朝廷後,屢次被接見。他須發明麗,眉目如畫,善於應對,尤其善於敘述前代故事。在他口中,三輔長者、閭裏少年,均有可觀可聽之處。皇太子、諸王聽馬援講故事,從不感到厭倦。馬援還善言軍事,光武帝常對人說:“伏波將軍談論兵法,與我是不謀而合。”因此,凡是馬援提的建議,光武帝都予采納。

有一次,馬援在潯陽(今湖北黃岡東北)平定山林亂者,曾上表給皇帝,其中有這樣的話:“破賊須滅巢,除掉山林竹木,敵人就沒有藏身之地了。好比小孩頭上生了蟣虱,剃一個光頭,蟣虱也就無所依附了。”據說,光武帝覽書後,覺得馬援這辦法、這比喻都堪稱絕妙,讚歎之餘,當場試驗,下令把宮中小黃門(小宦官)頭上有虱子的,一律剃成了光頭。

“點評”

馬援與其他開國功臣不同,他大半生都在“安邊”戰事中度過。馬援忠勤國事,為國盡忠,令人欽佩。他進身朝廷,全靠自己公忠為國。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