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司馬穰苴:文能附眾,武能威敵(2 / 2)

到了次日中午,莊賈仍不到軍營,穰苴下令撤去表漏,開始檢閱軍隊,嚴明軍紀。到了傍晚時分,莊賈蹣跚而至。穰苴詰問:“為什麼遲到?”莊賈說:“親戚相送,所以遲到。”穰苴義正詞嚴地批評道:“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枹(fú)鼓之急則忘其身。今敵國深侵,邦內騷動,士卒暴露於境,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何謂相送乎!”穰苴旋即招來軍中的執法官來問道:“軍法,期而後至者雲何?”執法官答道;“當斬!”莊賈害怕了,忙派人騎馬回報景公請求速救。使者還沒回來,莊賈就被斬首了,三軍將士無不敬畏。

過了許多時,景公派使者持節飛車馳入軍營,令穰苴釋放莊賈。穰苴並未因已殺莊賈、使者又至而感到慌亂,相反扣住使者,嚴肅地說:“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又問執法官道:“馳入三軍法何?”答道:“當斬!”穰苴說:“君之使不可殺之。”便下令把使者的隨從仆人斬了,並把車的左駙和駕在車前左側的馬一並砍了,算是代以受罰,三軍將士見狀,皆領教了這位田穰苴將軍的厲害,不禁對田穰苴肅然生畏。

穰苴通過上述兩件事,既對全軍進行了一次活生生的軍紀教育,同時也提高了將軍的威望。從而為奪取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剛柔能鼓將士氣,不戰而屈人之兵

司馬穰苴既剛又柔,寬嚴適度。他對違犯軍紀的人,不管地位多高,官職多大,有什麼樣的背景,都繩之以法,毫不姑息。而對衝鋒陷陣,英勇作戰的官兵卻關心體貼,愛護備至。

司馬遷《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司馬穰苴對於士卒的營房和飲食以至生病醫藥之類的事都非常關心,親自檢查、詢問,並將自己的糧食俸祿拿出來分給士卒,自己分到的糧食是全軍中最少的。當司馬穰苴準備與敵人開戰時,連生病的士兵也要求上陣了。三軍之士無不奮勇當先。有既愛兵如子又賞罰分明的將軍,其部下為之赴湯蹈火,又何辭焉?後來的吳起就從司馬穰苴這裏學會了這一招,也是“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也是“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

將軍與士兵同甘共苦,士兵也隻好在戰場上舍命以報了。所以,出戰之日,齊軍士氣極為高漲,以至晉軍見狀,不戰而退;燕軍聞訊,渡河而逃。

司馬穰苴麾師追擊敵軍,奪回阿、甄二城,收複黃河兩岸,然後凱旋。穰苴挾大勝之威,率精悍之軍,而且軍卒皆唯其號令是從、唯其馬首是瞻,這肯定會令齊景公心生憂懼。穰苴料到這一點,故而在臨淄郊外便“釋兵旅,解約束”,與三軍將士盟誓要忠於齊景公,這才隻帶幾個隨從進入臨淄城。這下齊景公放心了,對田穰苴的表現頗為滿意。

為了表彰田穰苴為齊國立下的大功,齊景公特意率朝中大臣迎出都門,拜田穰苴為大司馬(古代中央政府中專司武職的最高長官)。由此可見,齊景公對田穰苴的倚重。

田穰苴任齊國大司馬後,人們遂以司馬穰苴稱之。此後,“司馬”就成了他的姓氏了。

“點評”

真正使司馬穰苴進入一流兵學家行列的,不僅是他執法如山、立斬違犯軍紀的監軍大臣莊賈的壯舉,也不僅是他用兵如神,迫使來犯敵軍望風而逃的手筆,更重要的是他在“古司馬兵法”的基礎上構建起自己新的兵學體係,號曰《司馬穰苴兵法》。這部兵法代代有傳播,到了北宋神宗元豐年間,更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頒行於當時的武學,成為將校必讀之書。“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即出自該書。法國不僅刊行了法文版《司馬法》,並且認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法典”。

§§第二章 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