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大勝而回,劉焉親自迎接,賞勞軍士。
大塊肉,大碗酒,自有一番熱鬧。席間,“長臂兒”卻是鬱鬱寡歡,肉倒咽了幾塊,酒卻點滴未沾。張飛今仗殺得興起,此刻吃得也來勁。自己案前的早沒影了,劉備麵前的,他全包了。關羽倒是頗有吃喝相,慢嚼細飲的,生怕那食物汙了那二尺長的美髯似的。不過,他也冷眼看到了劉備的異常,隻是留在心裏,不掛在嘴上而已。
這一仗,“長臂兒”是有驚有喜。喜的是天賜關、張二人於他,這武藝超群的人,當會助他走向成功的;驚的是才出道,就遭到劉焉的暗算,若非關、張,隻怕沒命吃肉喝酒了呀!還認宗親呢?這口蜜腹劍,算是讓他長了見識。五百對五萬,驅孤羊入狼群呀!此刻,想想都冷汗直冒,那會怎沒嚇昏了?
“長臂兒”突然覺得自己有些失態,便借身子困乏,向劉焉告退了。關、張要陪他一起回去,他拒絕了,說是都走了,也就掃主人麵子了。關、張隻好留下。
這一夜,“長臂兒”就沒睡踏實,翻來覆去地想來想去,總覺得跟著劉焉,心就懸著沒個著落。防人之心不可無,可他是上司,防不勝防呀!
第二天一早,“長臂兒”就找著州府的主簿,塞了些銀兩,打探劉焉向朝廷報功的事。那人落得銀兩,情麵也做得十足,索性把奏表給劉備看了。奏章上,殺賊首,潰敵兵,收俘虜的功勞,全歸了劉焉。鄒靖作為率軍的將領,也有幾筆。而自己兄弟三人,僅一句“劉備也率義兵參與了討賊”。命是自己賣,功全是他人名下,這何時才是個頭喲?他一看,渾身就抽了筋似的站立不穩了。
正在這時,下人來報,說是太守邀請,有要事相商。於是,劉備與主簿,一前一後,去見劉焉。
劉焉說:“青州被黃巾賊寇圍攻,情勢緊急,太守求援。諸位,此事如何為好?”
校尉鄒靖本畏懼黃巾,但經一戰,怯意已去。關羽、張飛兩人的神勇,他是親眼所見。有此二人,區區賊寇有何可懼?時局動蕩,正是將士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豈能輕易放棄?況且,有能人相助,隻得不失,這等好事,人生能有幾回?此時,見太守發問,他看了劉備一眼,就上前說道:“本州已無賊情,青州求援,不可不援。在下願領兵,與劉義士同赴青州!”
“長臂兒”一聽,腦子飛快地轉開了。想到這或許正是脫離劉焉的機會,頂不濟也可憑戰功混個好光景。於是,朗朗說道:“玄德願隨鄒將軍前去!”
劉焉大喜,撥五千兵馬,令他倆去解青州之圍。
“長臂兒”回到住處,叫來關、張二人,說道:“二位賢弟,此次前去青州,務必要見機行事,不可莽撞。切記,切記!”
張飛不知就裏,嚷道:“大哥,你話倒是說個明白!”
關羽說道:“大哥如此說,自有他的道理。我們聽大哥的吩咐就是!”
張飛也就不再吭聲。
“長臂兒”話已說明,難得關羽又體察他心,也就歡喜出門,召集本部兵馬,隨鄒靖朝青州奔去。
離青州尚有十幾裏,黃巾軍就發現了這支援兵。當下,分兵阻截。眼見得黃塵滾滾,敵軍來勢洶洶。鄒靖還念著上一仗,催關、張迎敵,自己壓陣。劉備此次倒也不讓,縱馬衝出,和關、張一齊殺入敵陣。
許是敵軍已探明涿州戰事,當即便認出這紅臉、黑麵二將,一躍踴出數將,來個群毆。如此一來,關、張雖勇,但要顧前慮後,左右照應,威力自是大減,一時倒也難見奏功。敵將見此,又衝出幾人,搭箭拉弓,欲見機射殺。劉備隻對一將,見招拆招,倒也不落下風。暇間,不時觀看那邊戰況,見關、張情勢緊張,便大喊一聲“扯呼!”退下陣來。關、張見他敗下,各抖神威,蕩開了一片空地,冷丁中脫身,尾隨劉備而去。
鄒靖見事不妙,哪還顧得壓陣,抖韁縱馬,率隊退下。這一退,就是三十裏。好在敵軍意在攻城,也就窮寇莫追,收兵回陣,這才容得鄒靖安營紮寨。
關、張二人在小樹林尋到劉備。隻見馬兒自在地在一邊吃草,劉備單膝屈起平躺在草地上。張飛急忙躍下馬,朝他奔去。
“大哥,你……”
張飛話才出口,就看到了奇怪的一幕:劉備嘴含著根草莖,正悠哉閑哉地嚼著,一臉是掩不住的笑意。這哪是才敗下陣的將領,分明是勞作後小憩的莊稼漢。
“長臂兒”懶洋洋地坐了起來,指著旁邊的草地,示意他兩人坐下說話。張飛疑惑地看看他,又掉頭看看關羽。關羽手捋著那美髯,同樣地悠哉閑哉。碰到張飛投來的目光,他對張飛擠了擠眼,眼角洋溢著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