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人好喝咖啡,中國人愛喝茶,咖啡是在亞熱帶陽光充分的肥沃土地裏生長出來,咖啡豆成熟了以後,紅得十分鮮豔,因為它凝縮了太多的陽光。而茶葉通常都種植在雲霧迷漫,空氣濕潤的高山之巔,茶樹的每個葉片,雲蒸霞蔚,雨露滋潤,彙聚著大自然的精靈之氣。如果說,陽光,是熱量的總彙,那麼,精靈,則是智慧的結晶,所以,喝咖啡的西方人和喝茶的中國人,在感情上,便有外在和內向之別;在性格上,便有衝動和斂約之分;在行為上,便有意氣用事和謹言慎行的不同;在待人接物上,西洋人講實際,講率直,重在眼前,中國人講禮貌,講敦厚,意在將來。所以,喝茶的中國人,喝出了五千年的悠久曆史,而喝咖啡的西方人,也有過曆史很輝煌,很漫長的國家,但現在有的已經消亡,有的也不很振作了。
所以說,茶之可貴,因為它能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終身之友,它那一股衝淡的精神,也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盡量禪悟的根蒂。
一杯在手,在縷縷茶香中,你會暫時把生活的煩惱,日子的艱窘,工作中的不愉快,事業上的阻難,家庭裏的糾葛,妻子兒女丈夫情人之間的矛盾,上級的白眼,小人的不可得罪等等頭疼事,放在一邊,這就隻有一盞清茶能起到的功效了。我記得1949年的冬天,在京西藍靛廠,記不得是火器營,還是鑲黃旗,一位旗人老太太給我端過來的茶,那飄浮在杯子裏的一朵茉莉,真像在沙漠中跋涉的旅行家,得到一片歇腳的綠洲,幾乎等於上帝向我展開了笑臉。
學會衝淡,這是茶給我的啟迪,雖然覺悟得太晚了一點,如果按古人所言,“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話,悟得晚比不悟,終歸要好一些。
一般來說,琴弦繃得太緊,就有斷的危險,陡冷陡熱,杯子就會爆裂,一個人,神經要是總處於緊張的競爭狀態之中:你多,我沒有你多,想方設法要比你多;你名,我沒有你名,不擇手段要比你名,總是沒完沒了地折騰,沒準會生出毛病。我認識的好幾位同行,就這樣把自己折騰沒了。
所以,要學會飲中國茶,要懂得飲茶的寬容放鬆之道。君不見茶館裏何其熙熙攘攘,又何其氣氛融洽?高談闊論與充耳不聞並存;驢吸鯨飲與徐徐品味同在;偉大的空洞,渺小的充實,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神滿足;昨天為爺今日為孫,此刻為狗他時成龍。完全可以相行不悖,互不幹擾。在茶館裏,沒有什麼一定要領袖群倫的人物,讓大家懾伏於龍威之下,你在你的桌上哪怕稱王稱霸,全球第一,宇宙第二,我在我桌上也可以不理你,不尿你,談不上誰買誰的賬,大家平等。也隻有這樣的氛圍,心能靜得下來,氣能平得下去,這就隻有茶能起到的調和作用,稀釋作用,淡化作用,消溶作用。
如果是酒的話,火上加油,雙方肯定劍拔弩張不可。因此,以茶代酒,永遠不會胡說八道。以茗佐餐,必然會是斯文客氣。這世界上隻有喝茶人最瀟灑,最從容,不鬥氣,不好勝,我們聽說過喝啤酒的冠軍,喝白酒的英雄,但飲茶者才不屑去創造這些紀錄呢!有一份與他人無幹,隻有自己領受的快樂,就足矣足矣了。
咖啡太強勁,可可太稠膩,飲料中防腐劑太多,汽水類含有化學物質,惟獨茶,來自本國土地的飲品,有著非舶來貨所能相比的得天獨厚之處。清心明目,醒腦提神,多飲無害,常飲有益,尤其茶的那一種衝淡清逸,平和凝重,味純色雅,沁人心脾的品格,多多少少含有一點做人的道理在內。
多一點恬靜,少一點狂躁;多一點寬餘,少一點緊張;多一點平和,少一點乖戾;多一點善自珍攝,少一點幹擾他人。也許,這就是多餘的茶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