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1)(1 / 3)

成渝經濟區麵向未來的七點策略與行動計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重慶市社會科學院、重慶工商大學課題組

一、成渝經濟區的範圍界定

(一)成渝經濟區範圍界定原則

成渝經濟區是由四川省和重慶市兩個行政區的部分區域組成的。但哪些部分應當劃入經濟區,哪些部分不應劃入經濟區,卻是一個難題。一般來說,經濟區係指具有自然、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相似的特征,有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依托,有較強的凝聚力和輻射力,在空間上連片、經濟聯係密切並兼顧行政區劃完整性的地理單元。但具體到成渝經濟區,僅靠這些原則還遠遠不能界定出它的範圍。為此,我們先從幾個角度進行了研究和描述。

(1)從自然地理角度看,成渝經濟區大體上處在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為典型的發育完整、周延無缺的盆狀,盆底大致以廣元、雅安、敘永、奉節四點連線為界,地貌為平原丘陵,海拔400~500米,麵積16.5萬平方公裏,土壤肥沃,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適於農作物生長,有長江水係和著名的都江堰水利樞紐灌溉,素有“天府之國”之稱。(圖1)

(2)從江河流域的角度看,成渝地區均處在長江上遊幹流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流域的中下遊地區,流域麵積100萬平方公裏,同“長三角”“珠三角”一樣,具有流域經濟區的特征。(圖2)(3)從交通網絡的布局看,成渝經濟區恰好處在寶成鐵路、成昆鐵路沿線以東,襄渝鐵路、渝黔鐵路沿線以西,成達鐵路沿線以南,長江沿岸以北的地區。與這些鐵路和長江相平行,大部分都建有高速公路或正在建設高速公路。新建的達萬鐵路和渝涪、渝萬高速公路,進一步用交通布局把經濟區範圍界定出來。(圖3)

(4)從城市布局看,重慶和成都兩個特大中心城市正好處在成渝經濟區的兩端。在兩城市輻射區內,有33個中等城市和小城市,130多個縣城和2213個小城鎮,形成全國少見的雙核城市群。(圖4)

(5)從經濟的集聚規模和專業分工與協作程度看,四川和重慶的一、二、三次產業基本上集中在這一地區,集聚總量達到90%左右。四川和重慶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布局是重慶直轄後才分別進行的,目前變化不大,經濟分工明顯,互補性較強。

從以上多角度的研究和描述中,我們對成渝經濟區的界定抽象出如下幾項原則:①地域連片,自然條件相似,易於統一進行國土規劃和生態環境整治;②經濟集聚程度高,分工明顯,互補性強;③經濟區內有一個或數個大型城市為核心,形成一個或數個城市群和城市帶;④經濟區內外交通網絡基本建立,形成對內聯係緊密、對外開放度高的格局;⑤經濟區範圍保持縣及縣以上行政單元的相對完整性。

(二)成渝經濟區的範圍

根據上述原則,成渝經濟區的範圍如下。

重慶市包括:重慶主城區、江津市、永川市、合川市、南川市、涪陵區、萬州區,璧山、潼南、銅梁等36個縣。黔江區和酉陽、秀山二縣不包括在經濟區範圍之內。

四川省包括:成都市、綿陽市、德陽市、眉山市、樂山市、宜賓市、瀘州市、自貢市、資陽市、內江市、達州市、廣安市、南充市、遂寧市、雅安市的雨城區和名山縣。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廣元市,巴中市及綿陽市的平武縣、百川縣,樂山市的馬邊縣、峨邊縣不包括在經濟區範圍之內。(圖5)

在界定過程中,有些未列入經濟區的市、縣政府表示了不同看法,要求列入。有些學者和政府人士認為,經濟區範圍劃得過大,特別是三峽庫區和川東北地區不宜納入成渝經濟區。我們認為,界定經濟區的範圍受行政區的影響很大,但又無法離開行政區的局限。我們隻能從界定原則和實際情況的結合出發,作出自己的判斷。如攀枝花市雖然經濟發達,但與成渝經濟區沒有自然地理上的聯係,列入經濟區顯然是不合適的。建設三峽工程、妥善安置移民、保持好庫區生態環境、發展好庫區經濟、提高庫區人民生活水平,是重慶直轄市的重要職責;同時,保障三峽大壩安全和保持庫區優良生態環境的長江幹支流區域都在成渝經濟區內,保護三峽庫區也是成渝經濟區內其他地區的重要任務,因此,把庫區納入成渝經濟區是不容置疑的事情,是必須擔當的重任。川東北地區(包括南充、廣安、達州等市)雖然經濟和城市均不發達,但緊鄰重慶,都是重慶直接的經濟腹地,這些地區的經濟流向主要也集中在重慶。近年來,通過川渝兩省市的共同努力,重慶與這些地區的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線路都已開通,經濟交往有了快速發展,把這些不發達地區納入經濟區,對重慶和這些地區的發展都十分有利。

(三)成渝經濟區的輻射範圍

經濟區的邊界是由經濟區特別是區內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輻射力和綜合服務能力所決定的。三力不斷強大的經濟區,邊界就不斷擴大;相反就不斷縮小。從成渝經濟區的狀況看,三力均呈不斷增強之勢,輻射範圍將進一步擴大。為此,我們在界定成渝經濟區的範圍時,對成渝經濟區的輻射範圍也作了考察。

成渝經濟區的輻射範圍有三個層次。一個是四川和重慶行政區域內的其他地區,如四川省的攀枝花市、廣元市、巴中市、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州,重慶的黔江地區;二是與四川、重慶緊密接壤的周邊地區,如西藏、甘南、陝南、鄂西、湘西、黔北、滇北;三是可以通疆達海的其他地區。

從第一個層次看,隨著成渝經濟區三力的提高、交通條件的改善、經濟聯係的增強,有些地區已與成渝經濟區建立起緊密聯係。以攀枝花鋼鐵公司為主的攀枝花市為例,目前攀鋼已兼並成都無縫鋼管公司、成都鋼鐵公司、長城特殊鋼公司,控股重慶鈦白粉公司,並計劃把總部遷到成都。這樣,攀枝花市雖沒有劃入成渝經濟區,經濟活動實際上已在經濟區內。四川的三州是四川水能資源的聚集地,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開發公司的總部和建設基地都設在成渝經濟區內。三州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非常豐富,是成渝地區旅遊線路和旅遊投資者的重要目的地,從現在已經形成的格局看,成都、重慶已是國內外遊客進入三州和其他景區的主要出發地。這說明,三州與成渝經濟區已發生和正在發生著緊密的聯係。有些地區因交通原因僅能接受成渝經濟的輻射,若交通條件改善,經濟快速發展起來,也可能成為成渝經濟區的緊密合作夥伴。如已確定建設的蘭渝鐵路經過四川的廣元市,廣元至西安的高速公路若能建成,那麼廣元就可成為連接成渝經濟區與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無疑能對成渝經濟區向北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從第二個層次看,與成渝經濟區接壤的地區與其有緊密的經濟聯係。西藏與成渝經濟區的聯係非常密切,西藏的許多經濟活動都在成渝經濟區內進行,人流、物流、資金流都在成渝經濟區集散。黔北地區特別是貴州遵義地區,曆史上就是重慶經濟的輻射區域;四川的綿陽、廣元與甘南、陝南與鐵路部門合作,已建立了常年的區域性的經濟協作組織,經常召開經濟協作會和商貿洽談會。但這些地區都處在高山地區,交通不便,經濟落後,迫切需要加快交通建設。成渝經濟區應與相鄰省份合作,積極推進這些地區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設,擴大成渝經濟區的輻射範圍,改變這些地區的落後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