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團幹部調查研究的原則和方法(2)(2 / 3)

總結階段

(1)首先對初步整理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①應用統計手段對資料進行數量分析,簡化、顯示和推論總體的各種數量特征及趨向;②運用比較法、歸納法及推理等手段,發掘數量特征及資料反映的意義,尋找現象間的內在聯係,發現問題的解決途徑和辦法,並提出新的問題和觀點。

(2)驗證研究假設,將調查資料及經驗資料等上升為理論。

(3)撰寫調研報告。調查報告的基本格式有標題(調查報告內容的濃縮,要求概括、簡潔、貼切、新穎)、前言(包括調查的原因、目的;對象、範圍;時間、地點等,應短小、精彩、樸實、引人入勝)、正文(運用大量篇幅、大量事實,數據完整地反映調查結果,提供調查的真實情況,說明調查課題的新發現、新經驗以及通過調查分析探得的客觀規律)、結尾(即對全文的概括總結,要點題目幹脆利索)和附錄(注解和文獻目錄)五個部分組成。

例:一個大型企業團委要進行青年“生活方式”的調查,這裏把調查對象——青年看成是一個係統,調查時從係統(青年)的整體出發,對係統內外的各種聯係和相互作用進行考查和分析,從而達到最佳地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效果。其調查的具體步驟是這樣的:

①提出問題並明確調查的內容和範圍。近一段時間以來,青年的生活方式有明顯變化,所以要對青年的生活方式進行調查。而“生活方式”內容要分成幾個方麵來反映,我們分成消費狀況、娛樂生活、時間安排、工作學習四個指標,然後再把每一個指標變成可以操作的具體內容。如“消費狀況”可以用“家庭(或個人)衣食費用的支出、家庭耐用消費品的支出、家庭文化教育費用的支出和家庭結餘情況”等具體事物來了解,還可以加入這個企業青年的特殊支出,有的地方青年特別愛喝酒,那麼青年花費在這方麵的支出有多少;還有的地方青年炒股投入很大,幾乎是全部收入,甚至還有借貸炒股,那麼對青年的影響如何;另有一些青年送子女參加課外學習(各種技藝如繪畫、樂器、棋類、舞蹈、英語等),既支出(花錢)很多又占用大量時間,原因如何等,通過了解青年的某些方麵,深入了解並分析深層原因,以便幫助他們。範圍按企業劃分,基本是35歲以下(可包括35歲),這個企業大約有3000名青年,調查的範圍就是這些人。

②明確調查的整體目標(政治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果)。調查的目標這裏比較具體,一方麵是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發揮青年的作用;了解青年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作為製定相關規定時的依據;對青年長久發展進行規劃。另一方麵從青年角度考慮,理解他們的困難和處境;積極有效地采取措施幫助青年渡過難關,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全麵提升青年的素質。

③獲取信息。主要是收集有關調查課題的曆史資料和現實資料、文字資料和數據資料,特別要重視反映係統中各要素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的資料。對於這個企業的青年調查來說,收集的資料應該是全國基本相同或接近的企業青年狀況調查報告,有縱向的(過去的、現在的),有橫向的(相同、類似的企業青年調查,其他生活方式方麵的調查);最好有全國一級的彙總調查,好做比較與分析。

④建立模型,預測效果。找出調查對象(係統)之間的變量關係並對其進行分析運算,以了解係統的整體功能。要找出青年們的哪些方麵與生活方式有關,如: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家庭影響、現實環境等方麵,還有性別、年齡、過去的經曆、現在的態度等的影響,它們的關係、影響的程度、影響的方麵等,然後分析這些因素在青年這個係統中的所占位置、比例,影響到哪些問題,對整個青年群體有什麼樣的作用。現在的調查模式一般有三種,即“事實——解釋”模式、“假說——理論”模式、“係統——綜合”模式。較好的是第三種,這份調查基本上是采用第三種模式。調查時,我們要把經驗知識和科學理論結合起來,把定性研究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使社會調查更加精確化和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