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牟賈侍坐於孔子,孔子與之言及樂,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何也?" 對曰:"病不得其眾也。""詠歎之,淫液之,何也?"對曰:"恐不逮事也。" "發揚蹈厲之已蚤,何也?"對曰:"及時事也。""《武》坐致右憲左,何也?" 對曰:"非《武》坐也。""聲淫及商何也?"對曰:"非《武》音也"。子曰: "若非《武》音,則何音也?"對曰:"有司失其傳也。若非有司失其傳,則武 王之誌荒矣。"子曰:"唯!丘之聞諸萇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賓牟賈起,免席而請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則既聞命矣,敢問遲之 遲而又久,何也?"子曰:"居!吾語女。夫樂者,象成者也。總幹而山立,武 王之事也;發揚蹈厲,大公之誌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 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 右;六成複綴,以崇天子。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也。分夾而進,事蚤濟也。 久立於綴,以待諸侯之至也。且女獨未聞牧野之語乎?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 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下車而封夏後氏之後 於巳,投殷之後於宋。封王子比幹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複其位。庶 民弛政,庶士倍祿。濟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複乘;牛,散之桃林之 野,而弗複服。車甲釁而藏之府庫,而弗得用。倒載幹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 士,使為諸侯,名之曰建。然後,天下知武王之不複用兵也。散軍而郊射,左 射狸首,右射騶虞,而貫革之射息也。裨冕笏,而虎賁之士說劍也。祀乎明 堂而民知孝。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後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 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冕而總幹, 所以教諸侯之弟也。若此,則周道四達,禮樂交通,則夫武之遲久,不亦宜乎?"
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易直 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安,安則久,久則天,天則神。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 而威,致樂以治心者也。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心中斯須不和不樂, 而鄙詐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樂也者,動於內 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樂極和,禮極順。內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弗 與爭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動於內,而民莫不承聽,理發 諸外,而民莫不承順。故曰:致禮樂之道,舉而錯之,天下無難矣。樂也者,動 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故禮主其減,樂主其盈。禮減而進,以進為文; 樂盈而反,以反為文。禮減而不進則銷,樂盈而不反則放。故禮有報而樂有反。 禮得其報則樂,樂得其反則安;禮之報,樂之反,其義一也。
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樂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人之道也。聲 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於此矣。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 亂。先王恥其亂,故製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樂而不流,使其文足論而不息, 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氣得接焉,是先王 立樂之方也。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裏之中, 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樂者,審 一以定和,比物以飾節;節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親萬民也,是先 王立樂之方也。故聽其雅頌之聲,誌意得廣焉;執其幹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 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是正焉,進退得齊焉。故樂者,天地之命, 中和之紀,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夫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軍旅钅夫钅戊者,先王所以飾怒也。故先王之 喜怒,皆得其儕焉。喜則天下和之,怒則暴亂者畏之。之先王之道,禮樂可謂盛 矣。
子贛見師乙而問焉,曰:"賜聞聲歌各有宜也,如賜者,宜何歌也?"師乙 曰:"乙賤工也,何足以問所宜?請誦其所聞,而吾子自執焉。愛者宜歌《商》。 溫良而能斷者宜歌《齊》。夫歌者,直己而陳德也。動己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 星辰理焉,萬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遺聲也。寬而靜,柔而正者宜歌《頌》。 廣大而靜,疏遠而信者宜歌《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靜, 廉而謙者宜歌《風》。肆直而慈愛,商之遺聲也,商人識之,故謂之《商》。齊 者,三代之遺聲也,齊人識之,故謂之齊,明乎商之音者,臨事而屢斷;明乎齊 之音者,見利而讓。臨事而屢斷,勇也。見利而讓,義也。有勇有義,非歌孰能 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木,倨中矩,句中钅句, 累累乎端如貫珠。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 之;長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子 貢問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