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呆若木雞(2 / 2)

萬一征虜大將軍騎著高頭大馬入城之時被亂箭、亂銃襲擊誰能夠承擔得起這樣的責任?

因此宋鵬飛、孫傳庭強烈要求近衛營和征虜大將軍依舊在城外駐紮,等待入城大軍確認控製住漢城局勢後才會請大將軍在漢城內設立行轅。

宋鵬飛、鄭孝文等等進城的當就開始忙碌,麾下人馬清查戶口,統計繳獲,封查庫房等等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

投降的漢軍、高麗兵的主要工作是把一萬幾千具屍體運出城池掩埋,這個工作比較輕鬆,漢城最北麵一段深挖的壕塹被利用了。

建奴、韃子光溜溜的無頭屍體扔下去填上土就算入土為安。

戰死的倒戈軍的待遇好一些,他們留有全屍身上也有衣服,埋葬之時排列整齊……

“紅旗軍”正規軍每營都有野戰醫院配置,現在所有的醫生、護士、醫務兵都很忙,因為城裏的傷患真不少,人數恐怕接近一萬。

兩後初步統計,拿下漢城到手糧食二十幾萬石,得到金銀財寶以白銀計超過五十萬兩,騾馬牛驢等等大牲口一萬多頭……

其實能夠使得一座城池不需要經曆炮火和殘酷的攻防戰、巷戰全須全尾收入囊中善莫大焉。

漢城裏的每一個成年人都會成為重建漢時四郡的勞動者,有了大量耕地而且是撂荒不久的熟地,拿下整個朝鮮需要的屯民何其多也。

減少了死於戰火的軍民,自然能夠多出大量屯民,在黃漢領導下,每一個屯民其實都是納稅人,因為屯民們生產出的糧食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財富。

不能殺俘、殺主動投降的清軍是硬規定,縱然黃漢千百個不願意看到耿仲明活著也隻能作罷。

吳襄善於察言觀色,見黃漢和諸多“紅旗軍”將領一個個提不起精神,心裏有數了。

他得知征虜大將軍準備把以耿仲明為首的降將送達京師交於皇帝處置主動要求做押解官。

由於千總以上級降將有接近八十人,吳襄請令後帶著身邊僅有的四個家丁挑選人手湊足一個百總承擔解送任務。

臨走之時,吳襄私下求見黃漢,言辭鑿鑿耿仲明貌似身體狀況很糟糕,保不準會病死在船運途中也未可知。

這就是多了聰明少些大智慧的吳襄來進行試探。

見吳襄如此知情識趣,黃漢沒有多什麼,隻不過當場表態讓跟著祖大壽在軍曆練了三年多的吳三輔擔任“紅旗軍”百總級鎮撫官,隸屬於毛承祿營。

明白了,聰明的吳襄立刻跪下感謝征虜大將軍提攜吳三輔,隨即開始挑選人手。

吳襄挑選的一百餘人無一例外都是有親人在登萊罹難,百總就是恨耿仲明入骨的張庚,他們特意選擇了一艘老式三桅炮船乘坐。

至於在海上航行的十耿仲明受到了什麼非人虐待黃漢不得而知。

反正到達津衛之時滿清懷順王死了,滿船將士們和被押送的幾十個降將都言辭鑿鑿耿仲明是舊疾發作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