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五年春投奔“紅旗軍”的張庚乃是原登州總兵官張可大的幺兒,他痛恨孔有德、耿仲明等等叛將,立誌要為父親報仇雪恨。
張庚十六歲主動加入“紅旗軍”由於有文化底子在軍事訓練中肯吃苦,六個月後就成為了正兵,這幾年多次參加軍事行動立下軍功,現如今已經是毛承祿營火槍手百總。
黃漢用了不少東江鎮舊將,委任為營主將的有好幾位,但是不意味著這些人馬就是東江兵。
東江鎮已經被“紅旗軍”同化,原來的東江兵包括黃龍、毛承祿、尚可義等等高級將領的家丁通過正兵選拔後都打散到了“紅旗軍”各營。
因此黃漢實際控製了大明九邊重鎮中的遼鎮、薊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達到了九邊的一大半,還外加不在九邊之列的東江鎮、登州鎮。
“紅旗軍”將領不豢養家丁,由於將士們的錢糧都是在“紅旗大糧行”、“四方錢莊”發放,將領們也無法貪汙喝兵血。
為了提高將領們的忠誠度,黃漢給予將士們的待遇基本上是參照大明營兵標準加一倍發放。
一個遊擊將軍的年收入接近五百兩銀子外加五十石麥子,達到大明縣太爺年俸的十倍,是普通“紅旗軍”正兵的十五倍。
有了這樣的收入,即便這個遊擊將軍家有三四十口人不工作,完全靠家主的俸祿過日子也足以溫飽達到康水平。
東江鎮將領本來就不富裕,能夠克扣的軍餉有限,現如今用不著養家丁,到手的俸祿都可以留給老婆孩子,絕大多數將領的日子反而過得更加好。
毛承祿就對現在的收入比較滿意,他是大明副將,一年能夠拿到接近一千兩的俸祿。
如今在虎穴城安了家,幾個兒女都在大學堂讀書,閑不住的妻妾也在工作,還都是體體麵麵的管理者,月餉能夠到手三四兩銀子。
毛承祿知恩圖報,憋足了勁想為征虜大將軍效力,可惜沒有攤上去山西打建奴的好事。
現在終於等到了爭奪朝鮮之戰,毛承祿一直想親冒矢石參與奪城立下大功,誰知清軍慫得一塌糊塗,“紅旗軍”至今都沒有得到拉開架勢好好打一仗的機會。
眼看著漢城又有可能唾手可得,毛承祿鬱悶無比。
吳襄擁有總兵官頭銜,如今不再領兵而是負責後勤管理軍需,隸屬於總讚畫部,擁有讚畫將軍職務。
知道老熟人張存仁被關在木籠囚車裏唉聲歎氣,吳襄拿了一隻雞一壺酒前去探望,自知時日無多的大漢奸此時慫得一塌糊塗。
見到吳襄如同見到了救星,張存仁立刻哭得泣不成聲。
他賭咒發誓隻要征虜大將軍留下他一條命,以後哪怕為大將軍牽馬墜蹬也心甘情願。
已經親眼見到了“紅旗軍”攻堅如履平地,去年又親眼見證了“紅旗軍”野戰打得建奴狼奔豕突,吳襄深知以後主宰下的就是征虜大將軍。
他要向黃漢表忠心還唯恐不及,哪裏肯為張存仁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