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擁有的領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韃子、建奴得到了沃土紛紛往南遷徙,導致更遠的北方人口銳減,沙俄染指西伯利亞之時,那裏的土著少之甚少。
有了黃漢,有了“紅旗軍”,豈肯讓諸多異族來搶漢人的生存空間,把韃子再往北驅趕兩三千裏一直趕去西伯利亞是五年平遼後的十年計劃。
如果西伯利亞廣袤的土地上生活著數百萬韃子和建奴,就不是沙俄來占領遠東,而是老毛子們時時刻刻提防四百年前的黃禍卷土重來。
眨眼間就是春節,雖然戰亂過後一片凋零,但是由於身邊有餓死也不搶掠老百姓的“紅旗軍”,山西軍民心中安定。
為了共渡難關,宣傳隊一直在廣泛宣傳,節約糧食已經深入人心,被接濟的難民平均隻能維持兩頓六七成飽,即便如此也少有怪話者。
寒地凍無法施工,隻能選擇針對性的備料,熱火朝的勞動現場都是在礦區,開采石料粉碎為燒製水泥做裝備需要大量壯勞力,采煤、開采鐵礦石需要的人手也不少。
原晉商的作坊都在滿負荷開工,煉鐵、煉鋼、煉焦、繅絲、紡紗、織布等等也能夠解決不少工作崗位。
沒有人怕苦,因為幹重體力活兒能夠吃三餐有兩頓幹的,還能夠根據出力大、活兒的難度拿到五錢至一兩五錢不等的工錢使得家中妻兒能夠溫飽。
黃漢從來不認為人口是負擔,此時出手以工代賑加上救濟,使得三四百萬老百姓在貓冬之時不會凍餓致死,還使得青壯年能夠吃得飽。
開了春,立刻出錢糧發動上百萬人修建溝渠、打灌井,再大量種植耐寒且容易伺候的高產農作物馬鈴薯。
不遭逢三十年一遇的特大災情,當年就會使得山西屯戶生產的糧食在能夠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還能夠有一部分餘糧出售。
隻要能夠解決饑餓,就會穩住形勢,山西、宣大被“紅旗軍”實際控製已是必然。
就在大明應對清軍大舉入侵內地兵力空虛之時,流寇迎來了發展高潮。
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流寇大頭目故意釋放出攻擊西安意圖自立為王的消息,引得曹變蛟、左光先等等將領疲於奔命。
臘月下旬,流寇主力再次經過商洛山殺奔河南如入無人之境,他們連下幾座縣城搶到了能夠維持基本生存的糧食,再次裹挾了二十幾萬人口。
高迎祥得到細作探報得知襄陽城中有明軍囤積的大量軍需、武器和糧食,得知由於襄陽一帶地肥水美襄王一脈巨富,府邸裏金銀財寶無數,庫房裏的糧食堆積如山。
吃不飽的流寇太想宰肥羊,得知襄陽很肥兵力空虛後,都開始流口水了。
他們又得知盧閻王的雄軍和沿江一帶的“紅魔”人馬都越過黃河追擊清軍離襄陽足兩千裏,意識到大好機會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