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忍氣吞聲(1 / 2)

寒地凍的季節絕大多數升鬥民無所事事。

“紅旗軍”以工代賑,組織了五十萬青壯年采礦、采石、壘石修補關隘的同時,把意圖通關報信的都扣下進行審問。

打擊晉商、貪官訛詐錢糧已經接近尾聲之時,朝廷都處在雲裏霧裏,隻感覺到山西不尋常,不知道哪裏不對勁。

一直到臘月二十七,山西的打土豪行動已經進行了半個月後,不少文官武將才恍然大悟。

因為他們得知三前錦衣衛出手上萬校尉和幫閑同時抄沒通敵晉商在京城和京畿之地的資產,抓捕疑犯。

就在這一,被黃漢軟禁了二十幾的楊嗣昌獲得了自由,黃昂拿來幾十份口供給這位宣大總督過目。

才看了三份,楊嗣昌就開始冒汗,清軍從他防區逃了,他理應承擔責任,但是他能夠找到理由開脫。

畢竟出逃的清兵幾萬,數量遠遠多於他能夠調動的兵馬,去跟清軍死磕約等於是讓明軍去送死,他的決定是明智的,想來信任他的皇帝不一定深究。

可是他看到的口供寫得明明白白,他和家丁以及幕僚這些年收受了多少家晉商多少好處,連他剛剛死去不久的老子楊鶴最後的十幾年收取了多少賄賂都清清楚楚。

大明的封疆大吏不貪腐者鳳毛麟角,楊家屁股本來就不幹淨。

晉商為了疏通關係簡直是無孔不入,剛剛獲知楊嗣昌擔任宣大總督的消息就下大本錢,因此楊嗣昌雖然沒有赴任在丁憂期間也沒耽誤收禮。

絕大多數商人都很精明,懂得放長線釣大魚,跟朝廷大員打交道未必是為了眼前利益。

黃漢沒有對付楊嗣昌的意圖,把他軟禁起來隻不過是為了方便搜刮晉商的財產,方便“紅旗軍”少年收集晉商通敵、賄賂大明文官武將的罪證,經過三摸排就掌握了太多證據。

全麵開花的行動已經過去了半個月時間,在全候滿負荷審訊下,沒有一個晉商能夠吃得消,如今可謂鐵證如山。

吳襄本來就是個貪官外加商人,被黃漢點名收集山西正四品以上文官的罪證後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

他聰明著呢,知道要加深感情,跟著領導幹一百件好事都不如合夥幹一件壞事。

範永鬥父子在吳襄手上吃了不少苦頭後,發現吳襄乃是如假包換的內行,最後竹筒倒豆子全部交代了,隻求能夠留下一條命。

攤牌時刻,黃漢見楊嗣昌已經不是剛剛見麵之時的滿臉傲慢,不僅僅不敢端著,額頭還開始冒汗,笑道:

“楊大人,本爵向子承諾五年平遼談何容易,缺額的糧餉何其多也,初步計算少於三千萬兩白銀根本不夠開銷。

因此決定在山西打擊賣國晉商,懲治跟晉商勾結的文官武將,這些商人、官員聯手做了不知多少不法之事,楊大人乃是聰明人,難道心裏沒數?”

鐵證如山,楊嗣昌也不申辯,聲問道:“遼國公,不知您準備如何處置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