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直到亡國,商品都暢銷全世界,貿易都是順差,絲綢、瓷器、棉布、茶葉、工藝品等等簡直是供不應求,賺回大量真金白銀。
隻不過大明朝廷的統禦力太操蛋,雖然海貿利潤遠超過大明稅賦的總和,但是落到政府手中的鳳毛麟角。
南方商業、手工業發達,巨富之家多如牛毛,可惜這些人沒有唇亡齒寒的意識,根本不肯為國家而戰,最後巨額財富都被滿清一把搶光。
現在大明有了黃漢,出口產品多了座鍾、玻璃器、閥門、鎳白銅管、抽水馬桶、瓷磚、火繩槍、香皂、粉底、頭油、洗發膏等等上百種類。
產品跨時代,更加具備競爭力,毛利率也大幅度提高,直接好處就是為大明增加了上百萬工作崗位。
黃勇隻要把裝運絲綢、帆布、瓷器茶葉等等貨物的商船護送到馬尼拉、費福港,平均下來總能夠得到超過雙倍的毛利。
回航之時滿載大米、銅錠、生鐵、鉛、鋅、錫、硫磺、香料、檀香木、黃金、白銀等等貨物,運到大明價值又會翻倍。
如今“紅旗軍”的影響力不僅僅北方人能夠耳熟能詳,在南直隸、浙江、江西等等南方省份也是名聲赫赫,那是大采購產生的良好效果。
體係內的織布廠、陶瓷窯雖然不少,但是遠遠不能滿足外貿供應,體係內根本不出產茶葉,絲綢,因此“日月海運”的貨物有七成都是在江南采購。
黃漢不許體係內負責備貨的商行欠三角債破壞自然經濟,采購資金不夠也不肯賒賬,寧可在“四方錢莊”貸款。
買賣人最喜歡現錢現貨,“紅旗軍”體係的商行進貨數量驚人、給出的價格公道、還立刻結賬付出“四方錢莊”可以通存通兌的銀票。
如此良好的信譽當然吃得開,“日月海運”每每開始備貨之時,辦事處門口等著進行篩選的商家都排起長隊,被選中的商家歡欣鼓舞,落選的商人垂頭喪氣。
江南大商家十有八九都有官方背景,征虜大將軍的商行買賣公平從來不欺行霸市,已然成為大明最大的進貨商。
直接導致江南官員願意跟“紅旗軍”合作,他們在朝堂上的代言人也盡可能不針對征虜大將軍。
由於鄭芝龍、劉香兩個海盜集團屢次火並,船隊跑南洋的風險巨大,南直隸、浙江海商以前給鄭家交三千兩銀子保護費就能夠暢行東洋、西洋,現在不行了。
最起碼有劉香部見到掛著鄭一官旗號的商船就急眼了,哪怕打劫之時不劃算,甚至於得不償失,他們也竭盡全力。
不蒸饅頭爭口氣,劉香就是為了打掉鄭芝龍集團的信譽,以此來削弱鄭家。
黃勇的龍武水師在大明海疆應該是無敵的存在,為商船隊護航之時隻要發現視野裏有船全部截下,連大明官船也不放過,如此做派當然加劇了其他海商跑海貿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