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一網打盡(1 / 2)

劉之綸、盧象升、方正化、唐王率領幾萬大軍追擊,一路上拾遺補漏累計得到了一千餘斬獲。

麾下真私分了十幾萬兩白銀,這段時間平均每一個明軍都有十兩以上的收獲,人人興高采烈。

他們追到延綏鎮跟洪承疇的人馬會師,此時已經是臘月二十八,他們隻能選擇在這裏過年後再班師回京。

趙坤、顧準幾人率領的“紅旗軍”不僅僅獲得不少斬獲、繳獲,還得到了建奴後隊主將多積禮的首級。

那是因為“插翅虎”部留著清軍首級沒有用處,趙十三聯係趙坤、穀如山幾個約定了在沁水縣南碰頭。

趙坤和裴元武等等十幾個將佐驗看了趙十三率領幾百人送來的首級後,都誇讚趙十三居功至偉。

趙十三把當日戰況的慘烈詳細講了,要求趙坤、穀如山幾位將軍支援一些自生銃得到了支持。

雖然趙坤、穀如山四將由於擴張得太快火器占比不高,但還是給了趙十三四百支自生銃,還留給“插翅虎”部一千石麥子。

趙坤、穀如山幾個把得到的斬獲送交監軍方正化驗看之時,沒有人提出質疑,都佩服“紅旗軍”不但能打還運氣爆棚,連建奴主將都栽在他們手上。

“黃河大捷”劉之倫就已經寫了奏疏為“紅旗軍”內地偏師的將領和麾下請功,隻是不知何故,其他文官武將的封賞都來得及時,獨獨不見趙坤幾個的賞賜。

如今“紅旗軍”偏師陣斬多積禮,追擊戰的首功當仁不讓,處事公平的劉之倫再次寫奏疏報捷的同時為所有的立功將士們請賞。

清軍進攻大明之時曾經在歸化城駐紮,半年過後又回到了歸化城,腰包裏多了價值不低於二三百兩銀子的黃白之物和珠寶,但是人馬少了一萬五千餘正兵。

其中八旗子弟占比超過四成,還丟了一萬餘漢軍騎兵,四萬旗丁和包衣奴才隻有不足三成人回來了。

此次滿清入寇大明出動的總人數達到十六萬,回來時已經不足十二萬,折了牛錄額真、千夫長以上級將佐接近一百人,偷雞不成,蝕把米。

再加上被“紅旗軍”打得沒有還手之力,十餘萬人怨氣衝,蒙古外藩已經不肯馴服,太多頭領嘴裏罵罵咧咧,不少酋長連招呼都不打直接帶著麾下回家了。

多爾袞見到八哥做悲憫人狀,還擠出淚兩行。

虛弱的崇德皇帝也不知同樣是在表演還是真被十四弟的虛情假意感動了,倆兄弟擁在一起默默流淚。

崇德不但沒有一句指責,還誇獎十四弟選擇保存實力把八旗子弟帶離險地是明智之舉。

由於不能理事,睿親王暫代皇帝行使職權,為了籠絡人心,多爾袞沒有處置一個敗逃的將領,阿山指認的二十幾個漢籍、蒙古籍將領不戰而逃也沒有下文。

多爾袞認為歸化城此地不可久留,黃漢那廝有可能出關攻擊這裏,休息了十幾後,崇德皇帝隻能拖著病體踏上了回遼東的路途。

崇德很明顯看到了文官武將態度的變化,知道他們已經沒有了以前的恭敬,此時也隻能選擇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