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阿山率領人馬到來氣氛開始詭異,太多清軍議論紛紛,韃子的軍紀渙散,沒多久就被後隊的蒙古騎兵問清楚了原因。
當晚上宿營之時已經是謠言滿飛,有些漢軍以訛傳訛居然崇德皇帝被“紅旗軍”打死了。
清軍營地中造謠的人馬絕大多數是祖寬幾個將領的心腹家丁,他們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為了擾亂軍心。
被裹挾的漢人都得知建奴再次被“紅旗軍”打敗的消息,哪肯乖乖的跟著建奴去遼東,夜裏鼓足勇氣逃跑者不知凡幾。
漢軍和韃子此時人心惶惶根本不願意多事,月初根本沒有月色,黑燈瞎火冰雪地路滑難行,他們更加不肯冒著摔死、摔傷的風險追殺逃跑的漢民。
後隊的八旗子弟太少,加上阿山帶來的七八百人都不足兩千,接近二十萬人的宿營地何其大也,他們當然防不勝防。
此時趙坤、穀如山等等率領“紅旗軍”已經距離清軍的宿營地不足三十裏。
由於旗衛及時傳達消息,“紅旗軍”都知道了“寧武關大捷”,知道了劉之倫等等率領三四萬明軍主力意圖截殺建奴後隊,此時人人信心百倍,都爭取搞一把大的。
清軍探報前方必經之路很認真,探報後方很馬虎,沒有發現有一彪“紅旗軍”一直跟著他們。
趙坤這路人馬僅有的兩千左右騎兵尾隨清軍接近到了五裏內,斥候和軍官利用千裏鏡把清軍的營地瞧得真真切切。
“紅旗軍”步兵的運動速度比清軍後隊行軍速度快,完全能夠撲上去開打。
但是主將趙坤為了傷亡最化利益最大化選擇緊緊尾隨,一旦發現前方堵截的明軍發動,他會立刻率領麾下攻擊。
劉之倫、盧象升、方正化的人馬已經憋足了勁,麾下將領虎大威、周遇吉、黃得功、劉全、李重鎮、雷時聲等等都做足了突襲準備。
阿山率領兩千騎走回頭路急匆匆南渡黃河之前就被虎大威、周遇吉偵查到。
為了不打草驚蛇,他們沒有集中騎兵圍殲阿山的人馬,因為用腳趾頭都能夠想得出,這些人馬趕去後隊的目的。
祖寬、祖克勇、徐昌勇本來就不想跟著建奴幹了,但是他們沒有把這心思向祖大弼、祖大成等等原祖家軍將領流露。
因為祖大弼等等都是祖大壽的堂兄弟或者本家兄弟,是血親,在錦州都是吃香喝辣的主。
祖寬、祖克勇不一樣,他們乃是家丁出身,跟著家主姓了祖,由於打仗不要命才得到了今的地位。
徐昌勇不是祖家人,是憑借軍功上位的大明遼東將領,一直都不願意投降建奴,可惜當時身不由己。
家主背棄大明投降建奴做了漢奸,祖寬、祖克勇以為奇恥大辱,再加上經常受建奴的氣,做人沒有了尊嚴,做出了投奔大明的決定。
現在得知崇德皇帝親自率領主力都被“紅旗軍”打敗,祖寬等等更加堅定了反戈一擊的信心。
黃河冰凍也不是意味著處處可以渡河,有些地段的河岸如同懸崖峭壁般險峻,隻能有選擇的找坡度理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