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戰機(1 / 2)

山西被清軍破了關隘、城池、堡壘二十幾座,不是每一次攻防戰都打得慘烈。

真正如雁門關攻防戰那樣跟清軍激戰到最後一刻的大明城池少之甚少。

因此逃跑的明軍多不勝數,被清兵俘獲的明軍也不少,死在戰場上的明軍占比反而不是很多。

明末的明軍早就做不到騎兵三步兵七的標配,原因當然是騎兵太貴,養一個騎兵就必須最少配套一匹下等戰馬,費用足夠養三四個長槍手了。

能夠逃跑的明軍中騎兵占比當然很高,畢竟四條腿的戰馬跟步兵比逃跑速度肯定能夠完爆。

來投奔“紅旗軍”之時,許多明軍都不願意談論以前的駐防地,他們擔心會因為不戰而逃被征虜大將軍問罪。

介於這種情況在山西被打散的明軍中極為普遍,黃漢下達命令既往不咎,所有的明軍都從被“紅旗軍”收留的那一刻起記錄功於過。

這個命令真是及時雨,幾萬懷著忐忑心情的明軍頓時安心了。

他們其實也是牢騷滿腹,紛紛告訴“紅旗軍”鎮撫官,哪裏是他們這些人惜命,而是長官率先帶著家丁跑得無影無蹤。

如果僅存的明軍自覺自願組織守城,不僅僅會麵臨沒有人指揮的窘境,還得不到糧食和補給,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會犯傻?

還有許多明軍親眼瞧見了“紅旗軍”的夥食、衣著、鎧甲和手中的武器,渴望成為這樣的人,當場賭咒發誓,征虜大將軍如此恩厚將士們,他們一旦成為“紅旗軍”一定以死報之!

“紅旗軍”鎮撫官紛紛表態,嘴上的那是虛的,接下來看大家的行動,隻要戰鬥技能和思想意識都過關,“紅旗軍”歡迎大家成為一分子。

在少年親兵幫扶下,在劉在旗的宣傳隊不間斷談心下,在“紅旗軍”正能量感召下,原明軍的老兵油子也漸漸地脫掉了匪氣,行如風、站如鬆、坐如鍾、眼珠子不敢亂轉。

“紅旗軍”已經形成了體係,完全能夠把新人同化,因此黃漢根本不擔心麾下反被兵油子壞了根本。

以後需要麵對的大明軍人幾十上百萬,改造舊軍隊是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現在就在山西著手吸納所有主動加入的明軍壯大自己何樂不為?

進入山西才打了不足一個月,“紅旗軍”人馬居然倍增了,這是好事,但是也有負麵影響,那就是糧食問題成為了大問題。

黃漢不能隻留下能夠出力的民壯,也得管這些人一家子的死活,雖然隻配給兩頓稀的外加一個雜糧餅,也得確保這些人能夠六七成飽,不至於讓他們餓得連路都走不動。

旱災、蟲災後又是兵災,崇禎九年的山西嚴重缺糧是不爭的事實,即便奪取朔州城繳獲建奴囤積在那裏的糧食也不夠安置難民。

春節前的糧食配給應該不成問題,最難捱的應該是春末和夏,雖然那時候秋收在望,但升鬥民應該是山窮水盡了。

張鳳翼這個督師位置擺得正,如同鄭之惠和成全、方竟成等等監軍太監一樣,他不指手畫腳選擇無條件服從征虜大將軍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