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1 / 2)

四錢銀子一石精米?這不是開玩笑吧?廣南國朝堂上炸鍋了,人人不可置信。

大明開出的價錢高得離譜,使得廣南國的文官武將和國王阮福源懷疑自己聽錯了,因為在廣南國一石精米價格從來沒有超過三錢銀子。

這不奇怪,想當年大明洪武大帝朱元璋時代,江南精米四石才值銀子一兩。

廣南國是熱帶氣候可以三熟,稻米種植的成本比大明江南低多了,因此現在米價還隻有不足三錢銀子一石。

黃勇不知道廣南國米價,是根據向倭國采購的精米一石七錢銀子減了一半出價,鬧了笑話。

廣南國大臣已經被擁有太多火炮的大明船隊震懾,他們隻希望明軍盡早離開,為了不給明軍借口上岸搶劫,哪怕明軍不給銀子也得幹。

大越國的動員力還行,官吏、軍隊趕緊組織人手往費福港運大米。

讓廣南國軍民喜出望外的是大明很講信用,驗看過大米後用鬥量,一石大米四錢銀子童叟無欺,當場支付。

消息傳開後,通往費福港的路上全是肩挑背扛、推著車、牽著大牲口的運大米隊伍,超過一半不是廣南國官方組織的,而是商賈、地主的自發行為。

花了七時間,黃勇還真收購到了大米四十萬石,再想收購已經不太可能,因為廣南國根本沒有如此多的餘糧,更加沒想到大米會往外國大賣。

這一次被忽然買走四十萬石大米,不知道多少老百姓要吃野菜和蟲子果腹,但是這裏的農民隻要抓緊播種,挨四五個月新米又會上市。

黃勇效仿兄長黃漢在倭國的做派,寫了協議命令廣南國負責接洽的大臣交給國主用印,內容很簡單,每年以四錢銀子一石購買廣南國大米。

數量不得低於四十萬石,大明留下三成定金,如果每年五月底之前得不到滿足,廣南國以定金的十倍予以賠償。

接到這個強加於廣南國的貿易協定,廣南國大臣的手都在顫抖,不是由於悲憤加屈辱使得他如此,而是內心的激動導致他渾身戰栗。

大明給了這個價錢意味著經辦人能夠得到三成的淨利潤,意味著幾萬兩雪花銀,在貧窮的廣南國,擁有如此賺錢的生意富可敵國啊!

不僅僅接洽的大臣激動不已,攜帶了定金四萬二千兩白銀回來之時,廣南國文武百官都驚呆了,國主阮福源受不了大喜大悲頓時倒了,就此一病不起。

後來沒多久阮福源駕崩,他臨死之前緊緊地抓住兒子的手,囑咐他要跟朝上國大明友好相處,爭取把廣南國的特產大米的貿易做得長久。

王子阮福瀾繼位成為第四代廣南國主後立刻頒布法令增加播種麵積,提高稻子的生產能力。

回家的龍武水師船隊沿著大越國海岸線往北航行,還是一個原則,隻要是商船、戰船都把它變成戰利品。

航行四到達漢唐之時的交趾港,現在這裏是大越國後黎朝的重要港口,往西一百幾十裏就是曾經的大明交州府城池,現在被叛賊占領了二百二十幾年,變成了後黎朝的“東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