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橫刀自盡(2 / 2)

果然是官字兩張口,上有理,下也有理,關鍵是被之人是不是有“禮”?很明顯東平侯這幾個月禮數周到,太多言官願意妥協。

崇禎皇帝在第一時間召見金忠邦細細詢問了祖大壽投降的始末,為了表彰對大明忠心耿耿的金家,皇帝給予金國鳳都督同知虛衘榮退,讓金忠邦接替父親的官職成為錦州參將。

如今遼西局勢惡化,建奴兵馬進駐錦州、鬆山、杏山諸城,“紅旗軍”成為了抵抗後金軍入侵的中流砥柱。

寧前兵備道孔聞詩和遼東經略都上奏朝廷請求增加兵力增加遼餉,防止後金軍發動大規模攻擊。

“紅旗軍”守穩遼西尚且兵力不足,此時怎麼能夠調入關內遠赴河南、山陝打流寇?

皇帝留中了高第、孔聞詩請求增兵、增加糧餉的奏疏,反而從遼餉中摳出八十萬兩銀子用於內地剿寇。

崇禎的想法也有道理,畢竟祖大壽投降了,遼西少了四五萬明軍,拿出一半原本供給錦州方麵的遼餉理所當然。

可是朝廷虧欠兵丁們的糧餉太多,剿寇的明軍由於缺糧少餉不斷嘩變終於出了大事。

四川總兵官鄧玘守衛樊城防止流寇突破漢江險,按理這個任務對於鄧玘這樣的百戰老將不值一提。

可是偏偏就在這時出大事了,鄧玘的川軍五六千已經在山陝、河南打了兩年有餘,人心思歸。

偏偏鄧玘不體恤兵丁,克扣軍餉比較狠,部將王允成以克餉鼓噪,頓時呼應者蔓延全營,百戰餘生的鄧玘居然死於兵變。

大明失去了幾千軍隊還多了幾千有一定戰鬥技能的山賊。估摸著也是因為樊城離四川不遠了,太多叛亂的川軍翻山越嶺往川東而去。

接下來簡直是噩耗不斷,最能打流寇的總兵官曹文詔在陝西正寧縣東南部湫頭鎮由於冒進被以高迎祥、李自成、馬守應為首的流寇打了伏擊。

曹文詔率領一千餘騎兵奮力殺賊奈何無力回,在力竭之時不肯被俘受辱橫刀自盡。

大明連折兩位知名總兵官和十幾位參將、遊擊使得朝廷振動,太多文官武將覺得剿寇形勢嚴峻。

言官怒了,紛紛上書彈劾洪承疇指揮適當導致諸多大將戰歿,導致大明損失好幾萬軍隊,導致又有幾十座城鎮被流寇洗劫。

這一次言官不是聞風奏事,而是證據確鑿。

可是崇禎不知為何,對洪承疇格外大度,沒有派遣緹騎逮拿,僅僅下旨申斥而已。

崇禎看中了盧象升,下旨讓他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

剿寇失敗的洪承疇被分了權,他現在負責剿殺西北部的賊寇,盧象升負責東南部。

盧象升得到子信任手握尚方寶劍,他得到任命後率領百十心腹騎兵晝夜兼程飛馬進入汝州。

此時流賊人數有三十多萬,連營百裏,夜晚登高遠望,流寇營地篝火點點如同滿繁星,膽怯者難忘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