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黃漢是永平府人,後世的普通話采集地就是在這個地區,因此黃漢的口音類似於普通話。
黃漢不管其他人的口音是什麼,這些年教書育人都是采用標準普通話,黃漢是家主,體係內所有人都模仿家主的口音。
因為“紅旗軍”起家班底絕大多數是永平府人,再加上黃漢一直強調體係內必須用自己的口音交流。
久而久之就有了幾十多萬能夠普通話,一百多萬能夠聽得懂之人。
體係內來京師接受家主親自培訓半年的年輕教員和跟在身邊的一百多少年一起上課,主要學習內容就是漢語拚音。
黃漢準備在編寫字典之時用半年時間教會這五百多人漢語拚音,以後先在體係內普及漢語拚音教學。
鄭國昌雖然沒有徐光啟那麼興奮,也是老懷大慰,他認為女婿此時花銀子和精力編撰“崇禎大字典”簡直是神來之筆。
聖子見黃漢在京師轉行舞文弄墨應該少了戒心,肯定支持女婿完成這個壯舉。
徐光啟見黃漢熟練的給一段宋詞注音後拚讀有模有樣,笑著問道:
“黃漢,你恐怕琢磨漢語拚音有了不少日子吧?不錯不錯,最起碼老夫認為隻要推廣得法定然能夠風靡下。
以後一個學子隻要能夠學會漢語拚音就能夠使用‘崇禎大字典’自學了,還不會因為自己閉門學習使得口音難懂。”
黃漢道:“我想請恩師和泰山明日陪著同去翰林院,編寫‘崇禎大字典’需要群策群力,我願意拿出大量潤筆費,隻要願意加入的庶吉士、編纂、編修、檢討來者不拒。”
掛靠在翰林院的士大夫多著呢,因為大明每三年就會有幾百人成為進士,每年還有不少選貢生、舉人被選官。
朝廷哪有如此多的實缺?等著當官等一輩子都撈不著實缺的都不在少數。
鄭國昌道:“我看行,翰林院舞文弄墨的人才濟濟,有閑工夫的不知凡幾。能夠在如此巨著上留名,不知道多少讀書人趨之若鶩,況且你還給銀子?
清流們窮得很,鴻臚寺、翰林院、禮部在熬資曆的兩榜進士何其多也,有如此好事肯定會被追捧。”
徐光啟道:“老夫不管其他人幹不幹,反正老夫要做編纂‘崇禎大字典’的主編之一。況且老夫還對西夷字母有些了解,學漢語拚音應該容易入門。”
第二,翰林院迎來了兩位閣老和東平侯。
在一百多博學鴻儒挑剔的眼神注視下,黃漢在偏廳裏黃義、顧吉祥、王瑸幾個親衛支起的一塊大黑板上筆走龍蛇。
黑板白字明擺著,可是所有的博學鴻儒都不明所以,因為他們根本看不懂黃漢寫了什麼,但是人人都意識到那不是鬼畫符,應該是一段文字。
徐光啟撚須笑道:“東平侯,你不要賣關子了,給大家講講這漢語拚音的妙處吧。”
黃漢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談:“這些字母乃是西夷文字,本爵潛心研究發明了一種比較容易掌握的注音方法,本爵寫下的乃是怒發衝冠,憑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