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報複(1 / 2)

明軍騎兵再接再厲,沿著後金軍運輸隊一路上留下的蹤跡追擊幾乎有多少不同的斬獲和繳獲。

大量被後金軍裹挾的漢民得到解救翻山越嶺南逃,這些老百姓真是絕處逢生,如果不是明軍來得及時一兩成人有可能死在長達兩千餘裏的漫漫長路上。

沿途還有不少韃子的部落被發現,他們當然被肆意報複的明軍屠殺一空,成為奴隸的漢民全部獲得了自由。

許許多多韃子的部落都是刻意往這片區域集中,原因很簡單,他們部落中的青壯絕大多數跟著建奴入關搶大明去了。

韃子家們為了早一刻遇上搶到許多好東西回家的親人們,盡可能接近大軍即將回歸的路線。

往往韃子部落裏的婦孺、老人聽見隆隆的馬蹄聲想響起都急匆匆跑出蒙古包,他們還以為是親人們滿載而歸呢。

誰知是殺氣騰騰的明軍騎兵襲來,由於基本上沒有青壯年,蒙古部落失去了抵抗力,為了報複而來的明軍一個韃子男女都不肯放過,統統殺光!

時間緊急,連蒙古包都來不及拆解全部被付之一炬。

殺戮、破壞、震懾是這一次出關的主題,明軍不僅僅殺人還沿途防火,最後草原上燒紅了半邊。

這不是誇大其詞,今年本來就幹旱,又是八月底百草枯黃之時,迎風防火很快就會燎原,後金軍追來之時看到的隻有一片焦土。

韃子搶大明之時應該笑得猙獰,看到老家成為黑乎乎的焦土不知做何感想?

一連幹了七沒有一兩手空空,由於力量懸殊,明軍出關的人馬損失不大。

運輸隊太容易打,每一次襲擊最少能夠得到戰馬一千匹和大量金銀財寶,使得明軍這幾都笑得合不攏嘴。

明軍都是讓漢民牽走拉大車的驢子、耕牛等等大牲口,留下拉車的挽馬馱運繳獲的好東西,如今一人最少擁有三匹戰馬、挽馬,“紅旗軍”已經擁有四匹以上。

少年火槍手騎兵還在百忙之中甄選了兩千餘會騎馬懂得伺候牲口青壯年征用為隨軍勞役,有了兩千多人協助“紅旗軍”喂馬管理備用馬,使得更多騎兵能夠放手廝殺。

薊鎮副將楊大年的責任最重,他沒有參與襲殺運輸隊,而是率領三百騎術最好、戰鬥力最強的騎兵集中了九百匹阿拉伯戰馬,跟主力拉開二百餘裏的距離探報追兵是否接近。

這彪人馬都是士官,勇士、猛士這個級別的兵王有好幾十,顧奎和雷鳴純這兩個黃漢身邊的猛士親衛也在其中。

態度決定一切,留在大部隊後麵探報追兵動向的三百“紅旗軍”士官見到顧奎、雷鳴春前來擔任聯絡官,人人都能夠感覺到責任重大,都萬分心。

士官都有最少兩支自生短銃、一支千裏鏡作為標配。

楊大年這支少而精的隊伍裏有足三百支千裏鏡用於觀察,從張家口方向出現一隻兔子都逃不過如此多雙眼睛的注視。

敵人出現的少量前哨人馬和信使根本通不過被監控的道路,因為低於一百人的建奴隊伍哪怕是葛布什賢超哈營的人馬,被三百“紅旗軍”集中使用的騎兵士官襲擊也根本不可能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