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保安州(1 / 2)

第二穀如山等等不到四更就點亮馬燈照明趕夜路,當下午,一千五百餘“紅旗軍”人馬及時出現在倒馬關西門甕城外。

倒馬關城周長約五裏,城牆寬三步,高三丈五尺,關牆為黃土夯築外砌磚石。關城設計獨特,它依峭壁傍深澗,一半在溝穀一半在山上,整座關城依地勢而建,東、西、北設有城門。

此時倒馬關已經雲集了保定府、真定府諸多文官武將,兵馬已經超過五千,還緊急征用了數千民壯參與守衛。

大家都知道京畿的緊要,丟了關城,皇帝秋後算賬不知多少人要人頭落地。

倒馬關現在有井涇兵備道這個正五品文官坐鎮,他當然不肯放一支來曆不明的客兵進入關城。

這個關隘是“四方快運”進入山西的必經之路之一,早有旗衛滲透。

一位經常和“四方快運”打交道的駐守參將得知這些人馬是“紅旗軍”一部,是準備協防倒馬關尋找戰機襲殺建奴後很樂意交好東平侯。

參將找到兵備道協商,這位文官消息靈通,早就得知東平侯即將趕到京師麵聖,屆時皇帝會委以重任,接下來抗擊建奴的總指揮應該就是東平侯。

有駐防參將證明這一千多人的身份,兵備道同意通融。

最後的結果是放穀如山和馬福臨的人馬通過倒馬關不可以在關內停留,兵備道認為以已經動員的軍民一萬餘人守衛關城沒有懸念,用不著節外生枝。

協防倒馬關就是擔心建奴攻破這裏殺入京畿之地,穀如山幾個看到參與守關的人馬不少當然不會刻意留下,他們一個個都渴望跟建奴幹仗呢。

倒馬關已經關閉,為了防止建奴細作也通過關係網混出關城,馬福臨留下一個旗騎兵配合兩個旗衛和十幾個“四方快運”鏢師密切監控倒馬關西門,隻要有人出來先抓起來再。

當晚上,通過倒馬關的這彪人馬就在關城西門外依關牆紮營,準備第二繼續上路趕往竹帛口。

誰知計劃跟不上變化,當晚上兩個旗衛跟穀如山這彪人馬裏的旗衛接上了頭,得知四百裏外的保安州危在旦夕。

那裏有“四方快運”分部和剛剛開設不到半年的“四方錢莊”,萬一建奴攻破那裏不僅僅大明損失慘重,“紅旗軍”家屬恐怕會有一兩百死傷。

為了早日能夠彙通下,山西這個靠近京師的人口大省“四方錢莊”已經覆蓋了所有的州府,幸好縣城還沒有發展,否則這一次建奴入寇帶來的傷亡以及損失不會。

“四方錢莊”的員工全部是“紅旗軍”將士們的家,保衛人員絕大多數是退役後沒有被選上旗衛的老兵,他們如今在保安州內參與知州閻生鬥組織的守城。

可惜留在保安州內的“四方快運”和“四方錢莊”職員有戰鬥力的不足八十人,杯水車薪無濟無事。

旗衛知道忠義堡、侯家莊、孫劉莊有“紅旗軍”留守人馬,這些兵力能夠機動,因此前來聯絡,誰知很意外的在倒馬關西門外瞧見了紅旗飄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