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遼東經略的偏心,“紅旗軍”已經占了遼餉的大頭,去年扣去漂沒,連工程款和裝備款,實際到手一百二十萬兩軍費。
衛所軍自給自足,朝廷不可能給糧餉,目前的屯田都在免稅期。
加上撫寧衛,黃漢實際控製五個衛所,衛所軍人數加上不算兵額的拭百戶以上官佐接近三萬。
如今的大明沒有一個衛所能夠達到五千六百的足額,但是黃漢直管的衛所例外,不僅僅衛所軍足額,甚至於還嚴重超員。
祖大壽第三次拒絕入關進京麵聖,皇帝已經對此人寒了心,朝廷諸多大臣也決定放棄這個隨時有可能被判大明投降建奴的軍閥,紛紛跟他劃清界限免得被連累。
錦州監軍太監高起潛多次寫奏折替祖家軍討要糧餉,他言辭灼灼錦州、鬆山、杏山的人馬有五萬之多,要求以五萬人馬發餉。
朝廷不肯承認這些沒有經過點驗的兵馬,隻肯以一半發餉,牆倒眾人推,祖大壽的軍餉被漂沒的比例足高出“紅旗軍”一成有餘,去年到手了不足五十萬兩銀子。
今年他的日子更加不好過,因為黃漢通知楊大年、宋鵬飛等等留守將領嚴加防範祖家軍叛變投敵,為了避免使得朝廷的糧餉資敵,“紅旗軍”扣下了所有該給錦州的補給。
與此同時,旗衛開始活動,他們不會去嚐試策反祖家軍,其實駐紮錦州前線的不全部是祖大壽的嫡係,其中也有不少將領認朝廷不認祖大壽。
由於幾個月沒有見到糧餉,除錦州駐紮的祖家軍外,鬆山、杏山、塔山等等城堡的明軍苦不堪言,已經開始有成建製的明軍脫離錦州祖家控製越過塔山南堡防線投奔寧遠。
隻要是從遼東來投奔的明軍,寧遠方麵都會收留,經過甄別後戰鬥技能出眾的會成為預備正兵,其次轉為衛所軍,老弱幹脆給他們娶上媳婦安排田畝做屯戶。
這兩年又解救了成千上萬被流寇裹挾的婦女,現在遼西男女比例有些失調,不少老屯戶有了經濟基礎,一部分人已經開始納妾。
這些屯戶很聰明,納妾其實使得家中又多了一個勞動力,婦女體力不如男子,養雞、養鴨、養豬養起到的作用不遜色於男子。
寧遠、山海關駐紮大軍五六萬,每需要的蔬菜、肉類、禽蛋何其多也,遼西走廊的屯戶隻要有農副產品都不愁銷路。
因此屯戶家中的婦女和老人、孩子一大半在放養雞鴨鵝,有這些家禽吃蟲子,有了大量糞便作為有機肥,使得農田豐收多了一份保障。
從錦州一線回歸寧遠的明軍也有一部是分拖家帶口的遼東人,更多的都是光棍漢,能夠攤上娶媳婦的好事,使得太多人猶恐是夢中。
接下來,宣傳隊找了十幾個原關寧軍老兵典型專門進行喊話跟駐防塔山北堡的明軍聊,他們還帶上新娶的媳婦跟原伍的弟兄們上幾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