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利益再分配(2 / 2)

這一招真的屢試不爽,因為士大夫知道“紅旗軍”、白杆兵得到做得到,哪怕境內沒有流寇,隻要“紅旗軍”、白杆兵刻意驅趕,境內即刻會流寇遍地。

自己如果不乖乖就範,不定連命都會丟了,即便自己棄城逃了,朝廷秋後算賬還是難免挨刀,因此人人選擇留下白杆兵或者“紅旗軍”推薦的人員當守備、巡檢或者團練。

三四個月時間,秦良玉和馬祥麟、秦拱明等等白杆兵將領的名下有了二十幾萬畝田產,繳獲的財帛以白銀計也有幾十萬兩,繳獲的糧食因為要賑濟災民不僅僅沒有結餘還貌似不夠挨到秋收。

還好已經完工的“望川堡”糧庫裏有七八萬石船運而來的倭國精米,黃漢緊急調撥五萬石用排水量一百噸以下的船舶送達夔州府城才解了燃眉之急。

多出這些精米,能夠讓超過三十萬斷糧的人口度過最困難的兩個月。

夔州府的秋糧有了收獲,種上冬麥,明年初夏的收成再也不會被流寇毀了,漸漸的糧食就能夠自給自足,後年就會擁有不少餘糧。

流寇過境土地存量不變,有“紅旗軍”主導的流域治理還會多出一些,但是人口損失不可能,少會少了兩成,因此擁有餘糧不是空想。

通過戰爭進行利益再分配行之有效,最起碼尖銳的土地矛盾得到了緩解。

隻要白杆兵能夠守住夔州府,三年時間恢複生機不成問題,總而言之破壞太容易旦夕之間,建設何其艱難日積月累。

朝廷自始至終沒有獲悉黨巡按的奏疏,下達公文命令坐鎮夔州府的按察副使周仕登查詢他的行蹤。

官場老油條周仕登最擅長的就是踢皮球,給予的回複簡單明了。

根本就沒有人發現黨巡按出現在夔州境內,他表態已經派出幾百人前出查探,嚴令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估摸著幾個月後能夠查訪到蛛絲馬跡。

沒有四川巡按禦史的消息,夔州地方官的捷報頻傳,如今已經剿殺流寇過萬,安置了流民超過三十萬,貌似川東軍民、官吏都在認真為國分憂。

上一次周仕登、劉應侯等等地方官堅守夔州府一直等來“紅旗軍”救援的功勞還沒有給予封賞,現在夔州地方官又有了如此政績,朝廷再不表態豈不是寒了用心做事之官員的心?

於是乎,朝廷開始商議給予周仕登、陳翰翔、王上儀、劉應侯、譚楚良等等提拔一級。

大明朝堂到處漏風,很快跟周仕登、王上儀等等交好的京官就給他們送來了消息。

投靠東平侯,不僅僅保住性命還能夠升官使得周仕登等等十幾個士大夫心花怒放。

他們此時已經有了底氣,因為擁有貌似比邊軍還厲害的守備營安定地方、保衛城池再也不懼流寇,好好經營幾年使得川東成為王道樂土大有可能。